欢迎来到环联网  邮箱
智能模糊搜索

智能模糊搜索

仅搜索标题

光大绵竹城乡一体化项目稳定运行 生活垃圾和农林秸秆“变废为宝”

分类:固废观察 > 固废处理    发布时间:2018年11月29日 22:23    作者:陈晓霞    文章来源:北极星固废网

生活垃圾被焚烧后产生环保电能,农林秸秆收集后作为生物质发电,这样一种有效的生产利用方式既保护了环境又产生了新能源。位于绵竹德阿产业园区里的光大城乡再生能源(绵竹)有限公司,投资新建的光大绵竹城乡一体化项目由生活垃圾环保发电和生物质发电两部分构成,目前该项目正在安全、稳定地运转中。

近日,记者来到光大城乡再生能源(绵竹)有限公司,看到整个生产环节正在智能、高效地运转中,厂房外绿树成荫,生产环境干净卫生。走进生产操作间,只见一台电脑正全程监控着所有生产过程。“从显示器上,你可以清晰地看到焚烧炉的生产状况,从这下面一排排数字你可以看到产生的烟气指标,全部达到欧盟的标准。”光大城乡再生能源(绵竹)有限公司总经理张钰煜说道。记者随后来到垃圾焚烧储备库,看到一名工人正在独立的玻璃操作间运用电脑指挥着机器手臂运送焚烧的垃圾,整个过程安全、高效。

据了解,中国光大国际有限公司隶属于中国光大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以绿色环保和新能源为主业,集项目投资、工程建设、运营管理、科技研发和设备制造为一体的投资产业集团,而光大城乡再生能源(绵竹)有限公司是旗下的一家分公司。该公司投资新建的光大绵竹城乡一体化项目,其中垃圾发电项目设计总规模为日处理生活垃圾600吨,分两期建设,一期日处理生活垃圾300吨,二期日处理生活垃圾300吨。总投资约人民币1.8亿元。项目采用BOO(建设-运营-拥有)模式建设,特许经营期限30年,烟气排放全面执行欧盟2000标准,年均提供绿色电力3250万千瓦时。

绵竹市经济发展快速,资源丰富,当地盛产水稻、小麦等农作物,农林秸秆可收集量达38万吨/年。为了实现秸秆的综合利用,该公司的生物质发电项目总投资约人民币3.2亿元,设计年处理农林秸秆总规模达30万吨,项目配置1台130t/h锅炉和1套30MW汽轮发电机组,预计每年可提供绿色电力约2亿千瓦时。

张钰煜称,两项目主要处理绵竹市区域的生活垃圾及农林秸秆。公司自2015年成立之日起着手进行项目的推进工作,其中生物质发电项目于2016年8月26日正式建设,2017年12月28日竣工验收,2018年4月27日正式投产运营。截至9月26日,生物质机组本年累计发电量为80920.32万度,上网电量为73127.5923万度。生活垃圾环保发电项目于2017年12月开工建设,2018年5月20日竣工验收,2018年8月27日正式投产运营。截至9月26日,累计发电量为1729.12万度,上网电量为1160.012万度。

延伸阅读:

49.5元/吨!光大国际预中标东海县垃圾焚烧PPP项目

原标题:生活垃圾和农林秸秆“变废为宝” 光大绵竹城乡一体化项目稳定运行

特此声明:
1.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2. 请文章来源方确保投稿文章内容及其附属图片无版权争议问题,如发生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文章来源方自负相关法律责任。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内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