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烂的垃圾扔到绿色桶里,不会烂的丢进灰色桶里。”11月26日,在湖北仙桃市彭场镇挖沟村4组,村民翁玲秀熟练地将垃圾分类,对应放进门前的垃圾分类桶里,等待转运车清走。
跟翁玲秀家一样,全村每户门口都摆放着一个“灰绿”相间的垃圾分类桶,高50多厘米,宽30多厘米。桶内有2个拎桶,标注着“可腐烂”和“不可腐烂”字样。翁玲秀说,现在推广垃圾新分类方式,村里80多岁的老人都知道“会烂的垃圾扔到绿色桶里,不会烂的丢进灰色桶里”。
仙桃市清洁办工作人员介绍,垃圾统一回收后会再分类,“可腐烂”垃圾采取堆肥和集中沤肥办法处置。“不可腐烂”垃圾统一密闭运往市垃圾处理场进行集中处置。“可回收”垃圾通过村垃圾分拣场和废品站进行有偿回收。“有害”垃圾承包给外地专业公司进行无害化处置。
去年6月,仙桃市制定了《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工作实施方案》,全面试点垃圾分类工作,挖沟村成为首批试点村,开始推行“3次垃圾分类”“4类垃圾处置”等垃圾分类处置方法,取得初步成效。目前,仙桃市22个镇办场园已全部实现垃圾处理市场化运作,配备镇级转运车145辆、垃圾集并箱2800多个、垃圾桶18.6万个,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8.1%,正逐步实现生活垃圾处理的无害化、资源化。
特此声明:
1.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2. 请文章来源方确保投稿文章内容及其附属图片无版权争议问题,如发生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文章来源方自负相关法律责任。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内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