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环联网  邮箱
智能模糊搜索

智能模糊搜索

仅搜索标题

图|魔都每天产生4800吨湿垃圾?经过这么处理 可是一笔七位数的财富

分类:固废观察 > 固废处理    发布时间:2018年12月3日 22:26    作者:    文章来源:北极星固废网

习总书记11月6日在上海考察时强调

“垃圾分类就是新时尚

垃圾综合处理需要全民参与”

垃圾分类,可以化“腐朽”为“神奇”

宝山区就尝试将农贸市场每天产生的湿垃圾

用来养殖蚯蚓并处理为有机农肥

一起来了解下

位于宝山区江杨北路上的上海江杨农产品市场每天能产生果皮菜叶等湿垃圾和过期食品、不合格食品等不可食用废弃物30吨左右。这么多垃圾如果不能及时清除,势必会造成各类污染。经过调查研究,市场探索出了一个新招,用不起眼的“小蚯蚓”分解这些湿垃圾。为上海的湿垃圾处置探索了一条出路。

湿垃圾如何变身蚯蚓饲料?

第一步,在市场里,工作人员将果皮菜叶和冷冻过的“垃圾肉”进行初步分拣。

在湿垃圾集中投放点,保洁员将混在泡沫盒、塑料袋等干垃圾中的茭白壳、白菜叶等果皮菜叶挑拣出来;

在猪肉库房,管理员将摊位上卖不掉的猪肉或者不可食用的猪内脏放入专用冰箱。

第二步,由专人回收,将湿垃圾送往蚯蚓孵化养殖基地。

江杨农产品市场内每天产生的不可食用废弃物会被记录进了“食安保”系统,市场管理者向收运方发送请求;

前来收运的专员通过扫描市场管理者手机内的二维码“签到”并验证相关信息后,才能实施收运,确保废弃物处置流程的合规,以及相关信息的真实、有效。

第三步,将湿垃圾粉碎、打浆成“垃圾糊”。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规定,食品生产经营者采取染色、毁形等措施予以销毁,或进行无害化处理,但无论是销毁还是无害化处理,客观上都需要时间,所以过期食品在得到规范处置前,要在冷库中“过渡”。

冷冻的湿垃圾被运到基地后,不是直接给蚯蚓吃,而是解冻后,与果皮菜叶等湿垃圾一起送入粉碎机、打浆机,变成“垃圾糊”,再灌入专用的发酵池。经过一到两周的时间,“垃圾糊”转化成了腐殖质,才能用来喂蚯蚓。

据悉,蚯蚓处理垃圾速度相当惊人,平均1亩布满大平2号蚯蚓的蚯蚓田,日均可以消纳约1吨的腐殖质。

有时候,哪怕湿垃圾里混杂着大量干垃圾,蚯蚓也照吃不误,它们在进食时会避开干垃圾,只吃腐殖质,最终蚯蚓田里的干垃圾一目了然,相当于一台垃圾自动分拣机。

突破湿垃圾资源化利用的价值瓶颈

上海市绿化市容局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截至第三季度末,上海日均分出湿垃圾4800多吨,但实际的资源化利用能力仍只有3000多吨/日,“缺口”主要通过新建或提升一批湿垃圾资源化利用项目来填补。根据《上海市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体系建设行动计划(2018年-2020年)》,上海湿垃圾分类处理量要从2018年的3480吨/日以上,增加到2020年的6300吨/日以上。

而蚯蚓处理湿垃圾,可以有效突破湿垃圾资源化利用价值不高的瓶颈。因为蚯蚓活体和蚯蚓粪便都有较高的市场价值。

我们可以算这样一笔账:每20吨餐厨垃圾大约可以转化为1吨蚯蚓活体以及3吨到5吨的有机肥(蚯蚓粪),1吨蚯蚓活体目前的市场价值大约在1万元到1.5万元,1吨有机肥大约在800元到1000元。

假设上海未来每天产生的湿垃圾有500吨用来喂养蚯蚓,那么每天资源化利用得到的产品价值有望超过30万元。更重要的是,相比填埋、焚烧等方式,同样单位的湿垃圾用蚯蚓处置的投入更低,且对环境的副作用也很小。

降低湿垃圾处理成本

除了提高湿垃圾资源化利用价值之外,使用蚯蚓处理湿垃圾,还有以下好处:

1.湿垃圾资源化利用的比例得到显著提升,减轻了对填埋、焚烧这类生活垃圾处置“主力”造成的负担。

2.大幅降低市场运营成本。蚯蚓基地从市场免费拿走湿垃圾,同时在垃圾清运费用上“打折”,和以前的环卫公司相比,清运费约低了两成。

3.节省市场仓储成本。湿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理前,需要在冷库中“过渡”。假设无害化处理从预约到处置需要3天,那么就要有可以堆放3天过期食品的冷库空间。目前,对湿垃圾,蚯蚓基地基本采取日产日清的收运模式,过期食品一般在冷库里“睡”一晚就会被运走.

特此声明:
1.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2. 请文章来源方确保投稿文章内容及其附属图片无版权争议问题,如发生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文章来源方自负相关法律责任。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内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