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规范和指导秸秆焚烧卫星遥感监测工作,防治大气污染,改善空气质量,制定本标准。本标准规定了秸秆焚烧卫星遥感监测的方法、产品制作、质量控制等内容。本标准的附录A 为资料性附录。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卫星遥感秸秆焚烧监测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straw burning monitoring based on satellite remote sensing
(发布稿)
5 监测方法
5.1 遥感数据预处理
首先对卫星遥感数据进行质量检查、辐射校正及几何校正,然后计算可见光、近红外波段的表观反射率及中红外、热红外波段的亮度温度。
表观反射率计算公式如下:
5.2 云、水体像元识别与剔除
识别并剔除满足下列条件的云像元和水体像元。
云像元的判别条件为:
5.3 热异常点提取
5.3.1 提取流程
热异常点提取流程如下:
6 监测产品制作
监测产品包括日、月、季、年报等,报告里应包括文字、专题图及统计表格等形式。文字信息是描述卫星遥感秸秆焚烧结果的有关信息,包括时间、范围、卫星及传感器、监测火电的分布、数目等。秸秆焚烧专题图包括图名、图例、比例尺、秸秆焚烧疑似火点分布信息以及行政区域地理信息、交通道路及机场信息。统计表格包括火点经度、纬度、火点所属行政区的名称、统计数目等信息。
日秸秆焚烧监测产品中火点数目的统计是基于当日单景产品的每个像元来进行统计的,如果一天有两种或两种以上传感器均监测到同一位置火点,不累计计数,对于特定行政区域内火点数目的统计是当日发生在该行政区域内火点的取值之和。月、季、年秸秆焚烧监测产品中各行政区域内火点数目的统计分别是火点像元在当月、当季、当年内各日产品中的取值之和。
7 质量控制
7.1 卫星数据质量
在进行秸秆焚烧疑似火点信息的数据预处理前,要保证遥感原始数据的质量,避免有条带等质量问题的数据参与后续处理,导致结果的误识别。
7.2 几何定位精度
在利用不同卫星及传感器的遥感数据进行火点监测前,要保证几何位置的配准,配准精度在一个像元之内。
原标题:卫星遥感秸秆焚烧监测技术规范
相关资料下载:卫星遥感秸秆焚烧监测技术规范(HJ 1008-2018).pdf
特此声明:
1.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2. 请文章来源方确保投稿文章内容及其附属图片无版权争议问题,如发生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文章来源方自负相关法律责任。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内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