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年,我们更加注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巴蜀大地蓝天多了、水变清了、环境更美了。”——这是在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谈及全省生态环境治理成效时的概括。
“2018年全省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1月14日,在省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间隙,四川省生态环境厅厅长于会文熟稔道出一串数据,他说,生态环境部下达的刚性指标,四川全部超额完成。
于会文记得,今年的第一个工作日,他向有关领导汇报工作,拿出数据后,还难得“幽默”下,“我们这种部门不求表扬,少批评、不批评是最大褒奖。”
这是掌舵四川环保新政两年来,他极少有的轻松。
过去三年,随着中央环保督察组的轮番入驻,“环保风暴”刮向全国。在四川,环保格局正在经历改写。例如,在全国率先实现省级环保督察“全覆盖”,探索应对区域重污染天气独到“药方”,攻坚沱岷江水污染治理……
重拳之下,四川生态环境质量创下近年来最好水平。
不过,于会文的心还是没“放下”。他告诉记者,“各项目标任务,我们还是刚刚达标,不是远远达标。”
在他看来,全省生态环境治理工作正处于爬坡过坎、滚石上山的关键期,“人到半坡山更陡,船到中流浪更急,就是在说眼下生态环保的工作形势。所以我们必须再持续用力三到五年,就应该能翻山越浪,生态环境质量就能稳定。”
两股力量形成合力
率先实现省内“自查”全覆盖
2018年,扎实抓好中央环保督察发现问题整改和“回头看”边督边改。2019年,抓好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及“回头看”反馈问题整改,开展省级生态环境保护专项督察。
——2019年四川省《政府工作报告》
环保督察,再次出现在四川省政府工作报告中。
两年前,同样是省两会期间,作为新任环保厅长,于会文第一次在媒体前公开亮相。当年《政府工作报告》中,谈及解决生态环境问题时,“等不起,慢不得”六个字,字字千钧。
那年,等待四川的,是中央第五环境保护督察组的进驻督察,组长朱之鑫曾表示,“既然是长江上游和水源涵养地,那就要对四川高标准、严要求”。
看似平静之下,从国家到四川,一场环保风暴早已酝酿。
2016年1月4日,河北,中央环保督察组试点时首次亮相,几乎同时,对四川省的基础资料收集工作就已经开始。
同年8月,四川,在经历攀枝花市委常委、市政府常务副市长、市委副书记等多个岗位后,于会文再次调回省环保厅,随后,接任四川省环保厅厅长、党组书记。
没有任何过渡时间,四川为迎接督察的工作紧锣密鼓铺开。
一方面向其他省份学习督察准备工作,另一方面,2017年3月前,四川全省21个市(州)开展省级环保督察,在全国率先实现“全覆盖”,共发现9大类8924个问题,建立台账清单,推动整改到位。
“中央环保督察对我们而言是好事,我们要借势借力推动解决一批老大难问题,但我们要先自己摸清家底。”在2017年的全省环保工作会上,面对各市州环保局负责人,于会文强调,“不要怕得罪人,要扭住突出环境问题不放手。”
2017年8月7日至9月7日,中央第五环境保护督察组进驻四川。
事实上,四川省级环保督察这场自我体检,一定程度上为中央环保督察“找问题”提高“难度”。比如,督察组在随机抽查自然保护区的封矿停产工作时,发现涉及企业已经在之前省级督察中被发现并停产。
“中央环保督察最终目的也是解决环境问题”。一位督察人员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四川先动起来是好事,这意味着国家层面和省级层面在实际上“同心同向”,两股力量形成合力。
2017年12月22日,中央第五环境保护督察组组长朱之鑫向四川通报督察意见。公开的督察意见共3600多字,除600多字概述成绩外,八成篇幅都在谈具体问题,涉及“一些地方和部门生态保护责任落实不到位”、“长江部分支流水环境形势严峻”、“部分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力度不够”、“部分领域生态环境问题突出”四大方面。
督察组措辞严厉,不乏“违法违规问题突出”,“工作不严不实”等。
诚恳接受、照单全收。——这是当时四川的态度。
一年之后,2018年11月3日—12月3日,中央第五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进驻四川开展“回头看”。按照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的安排,2019年,全省将抓好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及”回头看”反馈问题整改,开展省级生态环境保护专项督察。
于会文透露,目前,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回头看”转办的3665件举报受理件已全办结,中央第五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正在起草“回头看”督察反馈意见。
这一次,将依然是诚恳接受、照单全收。
环保压力精准传递
干环保也是一件“艺术活”
一年来,我们坚决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加快构建。
——2019年四川《政府工作报告》
对于中央环保督察组的进驻,省内达成的共识就是,一些在省级督察时难以解决的问题进一步解决;有些认识上不到位的,又让其进一步提高;有些整改时间上相对滞后的,督促进行相应调整。
2017年7月,就在中央环保督察组下沉四川前一个月,四川被媒体报道41个地级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共有120个环境问题,整改难度非常大。对此,于会文透露,更早些,时任环保部长陈吉宁就给四川省领导写信,强调四川饮用水水源地问题。
“其实之前一直在强力整改,但解决问题需要过程。”他用“非常强硬”来形容随后的一系列举措。环保厅内部实行党组成员承包制,推动对应市州的饮用水源地整改;组织专家精准研判,一地一策,一案一策,给出有针对性和操作性的整改建议;通过调度通报约谈,倒逼地方“下深水”。
从结果上看,2017年,全省41个地级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的生态环境问题实现归零。2018年,对全省137个县级饮用水源地的249个问题,提前一个月整改到位,“这可以看出,干与不干就是不一样。”
另一方面,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及“回头看”,精准传递压力,“使各级党委政府领导清醒地认识到,党委、政府对生态环境质量负总责,必须全面落实好党政同责、一岗双责。”
对此,2017年以来,四川相继出台环境保护工作职责分工方案,各部门之间也逐步厘清责任。但生态环保工作不是哪一个部门的事,这一概念需要时间去接受和适应。最初有地方或部门推脱怠慢。“我跟21个市州环保局长交流时说,干环保也是一件‘艺术活’。”
“首先要定好位。环保部门要首做监工、辅做帮工、不做长工。”对于职能部门和各级党委政府,明确分工是首当其冲,但是有些中间搭界的活,于会文坦言环保部门可以“把手伸得长点”,“先说好,这个活我先接,但按照责任分工,咱该谁干就谁干,慢慢就能约定俗成。”
而对于企业, “我们现在必须闷住这个劲儿,让企业心服口服,按照环保要求进行生产。”
一方面强调对违法零容忍,另一方面也要加强对企业的服务和指导。例如,今年,省环境监察执法局专门编了一个漫画册子,用四川话普及企业的环保责任,“下一步计划分行业和领域,编成一套宣传册,有针对散乱污企业的,有针对砂石厂等。”
四川省生态环境厅正式挂牌
“星空真好,应该还要再多一些”
持续抓好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扛起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责任,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保护好全川的山水林田湖草。
——2019年四川《政府工作报告》
山水林田湖草,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要“保护好”。
事实上,全省各级各部门都在加大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投入。单从数据上看,2017年9月以来,全省用于督察发现问题整改工作的资金已达838亿元。内江市、自贡市水环境治理PPP项目预算投入分别为62亿元、51亿元,重点补齐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短板。
另一方面,全省推动建立网格化环境监管体系和河(湖)长制体系,并纳入党政同责考核,夯实属地环境监管责任,打通“最后一公里”。
这些无一不显示出,全省齐抓共管的环保大格局正在建立,同时,于会文很清醒,眼下很多环保举措主要是“治标”,真正的治本,需要从结构上、布局上、规划上持续调整,真正实现高质量发展。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就明确提出,全省将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
11月5日,成都科园南路,红绸被扯下,四川省生态环境厅正式挂牌,作为四川省机构改革部门之一,如今的生态环境厅,承载起更多职能职责。
在谈到今年的生态环境工作时,“咬紧牙关,憋足劲,加满油,”于会文一连用了三个词概括整个系统的工作状态。但偶尔,他会突然想起,2017年中央环保督察期间,有天晚上,他与督察组领导在驻地散步,抬头望见满天星辰,这位领导感叹:这样的星空真好,应该还要再多一些”。
“我记得那天的空气指数是27,都能闻到青草的香味,当时我就想,这何尝不是人民群众的心声?”
——“这也是我们环保人的理想。”于会文说。
特此声明:
1.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2. 请文章来源方确保投稿文章内容及其附属图片无版权争议问题,如发生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文章来源方自负相关法律责任。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内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