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最高人民检察院与生态环境部等九部委联合印发《关于在检察公益诉讼中加强协作配合依法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就在检察公益诉讼中加强协作配合,合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共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形成协作意见。
2018年前11个月,全国检察机关共办理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领域公益诉讼案件4.8万件,占全部检察公益诉讼案件的54.56%。但检察机关在司法办案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在办理生态环境案件时,还存在确定管辖难、调查取证难、司法鉴定难、法律适用难等实际问题,特别是生态环境损害司法鉴定机构少、费用高、周期长已成为制约检察机关办理环境污染案件的一个瓶颈。
《意见》要求行政执法机关发现涉嫌破坏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公益诉讼案件线索,应及时移送检察机关办理。对于重大敏感案件线索,检察机关应及时向被监督行政执法机关的上级机关通报情况,行政执法机关应积极配合调查收集证据。在司法鉴定方面,《意见》提出探索建立检察公益诉讼中生态环境损害司法鉴定管理和使用衔接机制。
特此声明:
1.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2. 请文章来源方确保投稿文章内容及其附属图片无版权争议问题,如发生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文章来源方自负相关法律责任。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内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