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环联网  邮箱
智能模糊搜索

智能模糊搜索

仅搜索标题

“土十条”周年庆(七):你好,第三方

分类:行业热点 > 土壤修复    发布时间:2017年6月7日 14:18    作者:中国环保在线编辑:老崔    文章来源:环保在线

  聚焦时事要闻,追踪环保动态,零距离关注第一现场,《环保视野》为您一网打尽每日最新环保快讯。

“土十条”周年庆(七):你好,第三方
 
  全国土壤大范围污染超标,叠加国家政策,尤其是“土十条”的推动,土壤修复万亿级的市场空间已然若隐若现。可是臆想中的蛋糕再怎么诱人,终究是画饼充饥,受制于技术、资金、商业模式等多重壁垒的掣肘,土壤修复产业做大做强并没有那么容易。
 
  不难发现,我国土壤修复技术短板正在不断补齐,商业模式也已处于有序探索阶段,立法进程迅速推进,就是十万亿规模的资金需求量成为眼下最大的瓶颈。
 
  中国环保在线分析认为,土壤修复产业之所以缺钱最大的原因是“先天营养不良”,即战略地位先天不足,在“土十条”出台前的很长一段时期内,政府投资动力与意愿相对欠缺,不具备独自推动修复进程的财政能力,导致市场无法真正释放。
 
  而且一直以来,企业污染治理的社会化运营比例偏低,社会资本心有余而力不足,碍于市场与政策的双重门槛限制,只能游离于污染治理的市场大门之外。
 
  如何变革主要由政府财政投入的单一局面?又如何将社会资金引入并发挥最大效应?纵观当下,有且仅有的方法便是——引入第三方。利用现有的市场机制,将民企或私企等社会资本引入第三方治理渠道,引导资金流向,可大大减轻政府的财政压力,对于土壤修复治理乃至全领域的污染防治都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
 
  基于多方面的考量,第三方治理被称为是遏制我国生态环境持续恶化态势的重要突破口之一,同时也为土壤修复提供了最新思路。为此,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
 
  “土十条”出台以后,也明确提出加大PPP机制、第三方治理机制等创新,企业可以做的,政府可以把这些工作交给由专业化公司来做,有些企业自己在做的,也可以交给专业团队做,把资本吸引过来。从2016年开始,第三方治理模式在多个省份启动,并取得良好成效。
 
  诚然,第三方治理为土壤修复的健康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作为新生事物,它并非尽善尽美。据透露,低价无序竞争现象几乎存在于第三方治理的囊括土壤修复在内的各阶段和领域,门槛低开放程度高的细分领域尤甚。分析查阅第三方治理推进以来的具体情况,中国环保在线了解到,除了竞争环境的恶化,污染企业与治理企业权责不明问题同样阻碍了第三方治理的顺利推动。
 
  一面是天使,一面是魔鬼。在肯定第三方治理在土壤修复方面积极作用的同时,还需对症下药,多方合力,使其向着更加健康理想的状态发展。譬如优化第三方治理的模式,提升污染治理服务效率;建立完善的准入与退出机制,进一步强化行业自律;优化第三方治理企业的融资环境等。如此,第三方才不会变成土壤修复产业的魔鬼。
 
  以上就是今天的环保视野,感谢您的阅读。东西南北,精彩放送,更多资讯我们明天再会。



中国环保在线编辑:老崔

特此声明:
1.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2. 请文章来源方确保投稿文章内容及其附属图片无版权争议问题,如发生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文章来源方自负相关法律责任。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内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