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环联网  邮箱
智能模糊搜索

智能模糊搜索

仅搜索标题

动力电池回收:新能源车背后的“危机”与“商机”

分类:行业热点 > 固废处理    发布时间:2019年2月19日 20:17    作者:老崔    文章来源:环保在线

  政策鼓励、渗透率不断提升的利好背景下,新能源车有望继续快速发展,预计到2020年销量将超过230万辆。与此同时,动力电池也开始迎来报废潮。市场规模几何?产业发展何去何从?这些都是需要重视的问题。
 
  2019年2月11日,光华科技与奇瑞万达签署合作协议,双方将在废旧电池回收处理以及循环再造动力电池材料等业务上开展合作。强强联合掘金动力电池回收,对于环保产业来说并不鲜见,毕竟这么一块硕大的美味蛋糕对于资本的吸引力绝对不小。
 
  中国的电动车规模化始于2014年,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的预测,结合汽车报废年限、动力电池寿命等因素,动力蓄电池的使用年限一般为5-8年。也就是说,从2018年~2019年开始,动力电池将进入大规模的报废潮。
 
  报废量具体可以达到多少?根据预测,2018年-2020年,全国累计报废动力电池将达12万-20万吨;到2025年动力电池年报废量或达35万吨的规模。
 
  报废规模意味着市场规模。相关机构预测,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市场规模将在2020年达到65亿元左右,其中梯级利用市场规模约41亿,再生利用市场规模24亿元。到2023年,市场规模合计将达到150亿元,其中梯级利用的市场规模约57亿元,再生利用市场规模约93亿元。
 
  还有另外一则预测显示,2018年我国废旧动力电池回收市场已经达到了50亿元规模,2020年至2023年,这一规模可以增长至136-311亿元。如果形式更加乐观的话,2019至2025年动力电池梯次利用及回收市场空间有望超过600亿元,复合增速50%。
 
  为了规范动力电池回收市场,促使废旧动力电池回收走上正轨,近几年国家接连出台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拆解等方面的政策和指导意见。
 
  尤其是工信部等七部委联合发布的《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暂行办法》,明确指出,汽车生产企业作为责任主体,应建立动力电池回收渠道,负责回收新能源汽车使用及报废后产生的废旧动力蓄电池。
 
  不过在一些资深人士看来,和巨大蓝海市场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动力电池回收的技术门槛高、资金压力巨大、回收渠道不畅通、尚无有效市场盈利模式等难题,令不少企业“心有余而力不足”。而且动力电池回收的法律体系不甚完善,对于相关政策的落地造成了一定阻碍。
 
  一边是海水,一边是火焰。我国废旧动力电池回收市场正在上演轰轰烈烈的“冰与火之歌”。新能源汽车市场如火如荼,动力电池报废量节节攀升,市场前景广阔,这些都是宏观层面的现状。而要真正实现废旧动力电池的回收循环利用,亟需建立一套完善并且健康的电池回收体系非常重要,确保其得到真正的资源化,实现价值最大化。

特此声明:
1.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2. 请文章来源方确保投稿文章内容及其附属图片无版权争议问题,如发生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文章来源方自负相关法律责任。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内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