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环联网  邮箱
智能模糊搜索

智能模糊搜索

仅搜索标题

从黄金水道到生态优先 长江经济带唱响绿色天籁

分类:行业热点 > 污水处理    发布时间:2017年6月14日 14:55    作者: 来源:中国环保在线    文章来源:环保在线

  长江从远古走来,一路阅尽沧桑,也一路创造奇迹。2016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由此,一段段关于绿色长江的故事正娓娓道来。

  从黄金水道到生态优先 长江经济带唱响绿色天籁
 
  长江,亚洲第一长河,世界第三长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国家战略水资源地和货运量位居全球内核第一的“黄金水道”。从过去强调“立体交通走廊”建设,到强调“绿色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的思路如今已发生明显嬗变。
 
  作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最具活力和潜力的区域,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意义不言而喻。仅从数字上看,长江经济带包含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川、重庆、云南、贵州11省市,人口占比接近40%,GDP占全国的45%,横向连接东中西三大区域板块。从发展历程看,上个世纪90年代初,我国以上海浦东开发开放为龙头,拉开了长江经济带综合开发的序幕。
 
  但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流域的大规模开发,长江经济带发展也面临生态环境形势严峻、区域发展不平衡突出、产业转型升级任务艰巨、区域合作机制尚不明确等诸多困难和问题。曾经,长江岸边码头林立、沙堆如山、垃圾遍地。据新华社此前报道消息称,早在2012年,水利部水资源公告数据显示,全国废污水排放总量785亿吨中,有近400亿吨排入长江,这几乎相当于一条黄河的水量,水安全警钟时时敲响。
 
  如何加强长江流域综合治理,更有效地实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战略,已成为摆在长江经济带面前的一道关键性课题。一年来,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顶层设计不断完善、日趋清晰,厘清了发展思路:同饮一江水,共抓大保护。2016年1月5日,在重庆召开的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为长江发展定调: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
 
  更为具体的发展战略,则是201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确立了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顶层设计,明确了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方向、目标和重点。其中首要的、最突出的目标就是生态环境目标。据21世纪经济报道消息,截至2020年,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水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河湖、湿地生态功能基本恢复,水质优良(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达到75%以上。
 
  在众多业界人士看来,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基本思路就是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而不是又鼓励新一轮的“大干快上”。这是长江经济带区别于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战略最重要的要求,是制定规划的出发点和立足点。而在着力生态发展之下才谈要素如何自由流动、产业如何梯度转移、对外开放如何深入,这是此前区域规划中所少见的,也是十八大以来中国区域战略的一个重要变化。至此,长江经济带发展定位非常清晰——生态更优美、交通更顺畅、经济更协调、市场更统一、机制更科学的黄金经济带。
 
  而事实上,在我国“三纵四横”大水网格局下,长江流域生态环境好坏所带来的影响“牵一发而动全身”,早已不仅限于某个区域。加强环境污染联防联控,推动建立地区间、上下游生态补偿机制,加快形成生态环境联防联治、流域管理统筹协调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同样是上述《规划纲要》的关注焦点。正因为此作为处于“压倒性位置”的长江生态环境,沿江11省市都出台了专门性政策。
 
  “发展和保护过程中,要处理好流域与区域、干流与支流、江河与湖泊的关系,一盘棋统筹考虑才能达到‘1+1>2’的效果。”全国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驻会副主任吕忠梅指出。一年来的实践充分显示,长江经济带为推动绿色发展行稳致远,发挥了重要的战略支撑和示范引领作用。而在生态优先战略的指引下,一曲雄浑的新时代长江协奏曲正在母亲河长日臻嘹亮。



来源:中国环保在线

特此声明:
1.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2. 请文章来源方确保投稿文章内容及其附属图片无版权争议问题,如发生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文章来源方自负相关法律责任。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内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