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环联网  邮箱
智能模糊搜索

智能模糊搜索

仅搜索标题

谁污染就该由谁治理 河南省首次运用“虚拟成本”计算环境修复费用

分类:行业热点 > 国内资讯    发布时间:2019年7月10日 11:38    作者:王映 马鹏宇    文章来源:中国固废网

7月9日,河南濮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开庭,审理濮阳市人民检察院诉山东巨野某有限公司、河南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环境污染责任纠纷案。这起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案,也是河南省首起适用虚拟治理成本法核算环境修复费用的案件。根据核算,两公司需承担环境治理费用1600多万元。

根据检察机关起诉,2015年10月至12月,被告山东巨野某有限公司先后擅自将其生产的工业含酸废水1195.5吨,交由无处置资质的寇某等人,寇某等人又通过靳某将上述含酸废水非法倾倒入范县市政管网内。因非法倾倒的含酸废水超出该污水处理厂净化能力,致上述含酸废水排入金堤河。2016年1月至2月,被告河南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先后擅自将其生产的含酸废水629.98吨,交由寇某等人非法处置,寇某等人转交靳某后以同种手段非法倾倒。经鉴定,该废酸对地表水环境造成了严重损害。

据介绍,虚拟治理成本是指排放到环境中的污染物,按照现行治理技术和水平全部治理所需要的支出。“过去,生态环境污染者仅受到刑事的惩罚,被污染的环境治理往往由政府埋单,这是不公平的。谁污染,就应该由谁治理。”濮阳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徐哲表示,这起跨区域环境污染案的受理和审理,凸显了司法在服务生态文明建设、保护公众环境权益中的重要作用。


特此声明:
1.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2. 请文章来源方确保投稿文章内容及其附属图片无版权争议问题,如发生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文章来源方自负相关法律责任。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内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