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呼万唤始出来。近日,生态环境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等13部联合印发《汾渭平原2019-2020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和《长三角地区2019-2020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
结合我国大气污染治理思路,从产业、能源、运输和用地等能源结构入手,优化调整、标本兼治,从而推进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完成2019年秋冬大气污染治理目标的同时,为2020年是打赢蓝天保卫战奠基铺路。
众所周知,地形、产业结构和气候等对大气环境中的主要污染物存在影响。基于此,一直以来,因地制宜,不搞“一刀切”是我国治理大气污染的主路线之一。因此,汾渭平原和长三角地区也根据自身特点,制定方案时,所针对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这一点在治理目标上也有所体现。

原因在于二者的产业结构和主要污染物存在差异:
汾渭平原煤炭、焦炭工业等占比较大,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大;燃煤污染特征明显,能源结构以煤为主,生活、冬季取暖散煤污染影响突出;煤、焦炭等大宗货物以公路运输为主,机动车排放污染问题突出。据了解,长三角地区的环境空气二氧化硫浓度是全国的1.7倍。
而长三角地区钢铁、化工等重化产业集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重点行业企业数量多;生物质锅炉保有量大;柴油车和船舶污染问题突出。其秋冬主要污染物是PM2.5,平均浓度是其他季节的1.8倍左右。
明确污染来源后,汾渭平原和长三角地区分别制定了适合自己的、具有针对性的治理“大方向”:


汾渭平原——①加快焦化行业结构升级,淘汰老旧焦炉②加大散煤整治,2019采暖季前完成198万户③推进煤炭和焦炭运输“公转铁”
长三角地区——①调整化工、钢铁等产业结构,加大VOCs综合治理水平②控制煤炭消耗量,开展生物质锅炉整治③调整货物运输结构,淘汰老旧车船,加强车用油品监管。
除此之外,两地根据区域内的城市特点,也确定了很多城市在规定期间内完成的“小目标”:
从上表也可以看出,汾渭平原将秋冬大气污染的重点放在了产业和能源结构上,山西和陕西等城市是今年冬天的重点对象;长三角地区则对运输结构更为重视,上海、浙江、安徽和江苏等城市的秋冬污染治理任务更为艰巨。
京津冀及其周边地区、汾渭平原和长三角地区的秋冬大气污染治理方案均已发布,综合来看,三者在散煤整治、产业结构调整和推进“公转铁”等运输专线上达成了共识。在厄尔尼诺的影响下,注定今年秋冬大气污染治理将是一场硬仗!
特此声明:
1.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2. 请文章来源方确保投稿文章内容及其附属图片无版权争议问题,如发生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文章来源方自负相关法律责任。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内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