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环联网  邮箱
智能模糊搜索

智能模糊搜索

仅搜索标题

眉头一皱,感觉垃圾分类这个“分法”不简单

分类:行业热点 > 固废处理    发布时间:2019年11月13日 15:38    作者:    文章来源:环保在线整理

  沈阳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办公室近日透露,正在总结厨余垃圾分类工作试点经验,全面推进15个试点小区的厨余垃圾试点工作。同时,要结合工作进展情况,研究制定“三分”到“四分”的过渡方案。
 
  何为“三分”?
 
  有害垃圾、可回收物和其他垃圾
 
  何为“四分”?
 
  有害垃圾、可回收物、其他垃圾和厨余垃圾
 
  对于沈阳来说,从“三分”到“四分”的转变意味着更精细,同时有利于提高餐厨垃圾回收和再利用率。
 
  实际上,在全国积极进行垃圾分类的当口,“四分法”是普遍采用的方式。以上海和杭州模式为代表,两大模板分别为“干垃圾、湿垃圾、有害垃圾、可回收物”以及“易腐垃圾、其他垃圾、有害垃圾、可回收物”。
 
  基本上,都是差不多的形式,但是并不表示垃圾类别就这几种。目前,垃圾分类指南上将这4类作为基础类别,然后剥离开大件垃圾、装修垃圾以及电子废弃物单独成类。真要说起来,垃圾分类还可以再细致一些,例如日本一些地区甚至可以达到51类。
 
  但是就我国国情来说,就像是小白上路,先易后难,培养起分类习惯再按照各地情况调整才是更合适的选择。而“因地制宜”这个理念,则一开始就跟随政策法规进入了各地垃圾分类实践中。
 
  就说垃圾到底怎么分这个问题,全国不可能只有一个答案。
 
  毕竟,涉及到各地经济水平、地理位置、食谱差异、生活习惯、消费习惯等,地大物博人口多的中国,“一省一策”、“一市一策”、“一镇一策”、“一村一策”并不稀奇。
 
  以“二次”分法为例,同样是源头两分,由村(镇、区)保洁员进行二次分拣,个中思路却有些不太一样。
 
  首先需要介绍一下,为什么需要二次分拣。垃圾分类说简单简单,说复杂复杂,尤其是对农村地区,以及年纪较长的一辈来说,学习能力和接受度都没有那么高,短时间内推广垃圾分类很有难度。
 
  因此,户分“会烂”和“不会烂”两种就比较容易实现,而且分类正确率能够大大提升。同时以村、镇、区等为单位进行二次分拣,就能在垃圾分类上做的更细致,总的效率能够大大提高。
 
  那么再来看,初次分类之后,二次分类就像主干上长出了枝丫,根据实际情况,可能是:
 
  二次分类直接对标有害垃圾、可回收物、易腐垃圾和其他垃圾。
 
  二次分类对“不会烂”垃圾进行分拣,分为“好卖”和“不好卖”两种,也就是常见的“二次四分法”。
 
  二次分类纠正首次分类中分得不准确,分得不仔细的固体废弃物,查缺补漏,提高垃圾分类正确率。这在有经济条件的地区基本都存在,也是垃圾分拣员这个职业突然声名鹊起,供不应求的主要原因所在。
 
  有“二次四分”还不够,部分地区紧接着探索了“二次五分”法,名堂仍然在二次分拣上,只不过对垃圾分拣员的要求更高一些。如北京密云区下屯村,分为“可回收物”、“厨余垃圾”、“其他垃圾”、“灰土垃圾”、“有害垃圾”。
 
  当然,不管是一步到位,还是二次分拣,垃圾分类的目的始终不变:减量、无害化处理和利用。更细致的垃圾分类有利于在末端响应上更有针对性,游刃有余地挖掘剩余价值和可利用价值,或将成为垃圾分类展开的方向。

特此声明:
1.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2. 请文章来源方确保投稿文章内容及其附属图片无版权争议问题,如发生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文章来源方自负相关法律责任。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内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