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12日,生态环境部发布关于征求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医疗废物处理处置污染控制标准》(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函,反馈时间截止于12月15日。
来看一下,征求意见稿中都有哪些内容。
“本标准规定了医疗废物处理处置设施的选址要求、技术要求、污染物排放控制要求、运行要求、监测要求、实施与监督等内容”。
例如,采用消毒处理设施处理的医疗废物应破碎毁型;运输车辆及周转箱应每天进行清洗消毒;贮存温度≥5℃时,贮存时间不得超过24 h;医疗废物消毒处理工艺可选择高温蒸汽消毒处理技术、化学处理技术、微波消毒处理技术、高温干热处理技术等。
还有选址要求,收集运输要求,焚烧技术要求,焚烧处置设施运行要求,数据监测要求等,并且在附录中给出了医疗废物消毒处理效果微生物检测程序和方法。一经通过,就意味着医疗废弃物处置在管控上会更加严格,并且有了更清晰的污染控制界限。
目前,医疗废物处置方式基本走向两个大方向,一个是焚烧,一个是消毒处理。就适用性来说,焚烧和热解焚烧基本可以完成对所有医疗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置。一般可分为小型单燃烧室焚烧炉、机械炉排焚烧炉、回转窑焚烧炉、控气式焚烧炉、两段式热解气化焚烧炉、立式热解气化焚烧炉和电弧炉等多种类型。
而高温蒸汽、微波、化学和高温干热等技术,比较适用于小规模医疗废物处理处置。不过,消毒处理技术在一定程度上有自己的优势,例如会大大减少医疗废物处置设施的建设成本,以及运行管理监测成本等。
值得注意的是,医疗废弃物处置要分医疗单位和家庭两个方面区别对待。
对于医疗单位来说,一般感染性废物(比如棉球、纱布等)会被丢入到有明显标识的医用垃圾袋,由指定医疗垃圾处置单位集中处置;病理性废物小件同感染性废物,大件送往焚烧;损伤性废物(比如针头)要放入防刺、防渗透容器中,再放入医用垃圾袋;药物性废物由专人管理,经上报后按要求处理;化学性废物用专用贮存容器存储,交由专门机构处理。
目前,我国医疗单位废弃物管制越来越严格。同时,创新管理手段和物联网应用越来越受青睐。比如“品管圈”理论,已经有研究开始设立名为“医疗垃圾环保圈”的品管圈,并且试验结果显示,其管理效率有很大提升。
再说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应用,即基于RFID(射频识别)技术,包括标签、阅读器、后端数据库等,对医疗垃圾的收集、运输和处理进行智能化监控。也就是,追溯有数据,问责有数据,整改有数据,管理有数据。
另外,家庭医疗垃圾(棉签、棉球、纱布、针头、血糖测试纸等)该如何妥善安置也是需要集中解决的问题。目前来看,分散的家庭医疗垃圾很少会送往医院,而直接丢进有害垃圾桶其实仍有危害性。
所以,专家建议,不仅要完善垃圾分类处置设施,还要从民众意识的角度抓起。比如,将废弃的针头,或者容易感染的医疗废弃物放到同样废弃物的药瓶中,密封存储再丢弃,或者去医院时集中带往医院。
被列入危废名录的医疗垃圾处置问题不是小事,在政府不断查缺补漏,严格监管的基础上,民众积极响应和支持也很重要。
那么,你家是否会产生医疗垃圾,又是怎么处理的呢?
特此声明:
1.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2. 请文章来源方确保投稿文章内容及其附属图片无版权争议问题,如发生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文章来源方自负相关法律责任。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内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