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环联网  邮箱
智能模糊搜索

智能模糊搜索

仅搜索标题

寻找2020污水处理热门标的 污泥厌氧消化再度“上车”?

分类:行业热点 > 污水处理    发布时间:2020年1月10日 9:12    作者:筱阳    文章来源:环保在线

  对于摁下“快进键”的污水处理而言,提质增效时代将酝酿出一番怎样的新气象?在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城镇污水治理分会李安等专家看来,“未来的污泥厌氧消化技术会是未来的一个热门方向。”
 
  我国每年到底会产生多少污泥?目前,我国污泥年产量已突破6000万吨(以含水率80%计)。来自住建部的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3月底,全国设市城市、县累计建成污水处理厂3910座。另据公开资料,一座日处理污水40万立方米的城市污水处理厂,每天能产生含水率80%左右的脱水污泥400吨,中等以上城市一般建有2—3座相当规模的污水处理厂。
 
  面对愈演愈烈的“积压”困局,要想实现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的污泥处理处置目标,当务之急是要减少污泥产生量、提升污泥处理处置能力。从全链条的技术来说,首先要通过处理能够最大化降低易腐的有机物质,同时要实现减量化。在污泥最终去向上,国内专家意见趋向一致:稳定无害的污泥宜回归土地,充分利用有机质弥补我国土壤“营养”的严重缺失。在此之前,污泥需要进行稳定化处理和处理产物的产品化。
 
  污泥处理技术大致分为污泥的堆肥化处理技术、污泥的建材化技术、污泥的厌氧消化(制沼气)技术等多种路线。这其中,稳定化处理的主流技术是厌氧消化和好氧发酵。而在上述处理路径中,由于能在实现污泥常规处理处置的同时,实现能源化(产甲烷),厌氧消化已被列入污泥处置主导技术之一。污泥厌氧消化,即利用兼性菌和厌氧菌进行厌氧生化反应,分解污泥中有机质的一种处理工艺。厌氧消化一般包括水解、酸化和产甲烷等阶段。
 
  污泥经过厌氧消化水解后所产生的沼气,作为一种可再生能源,可同时应用于工厂供电而减少对外部能源的消耗。另据不完全统计数据,由厌氧消化工艺进行处理的每吨污泥可减排0.54吨二氧化碳。1立方米污泥产10立米沼气、可发20度电,明显降低污水厂能耗的同时,有利于污泥的资源化——土地应用。如若前述污泥总量均采用厌氧消化,则将动态增加3%—10%的营养质循环量;将产生25亿立方米甲烷气清洁能源、发电40亿度。
 
  一般来说,污泥处理的投资建设成本是10-30万元/吨,运营成本差不多要200-400元/吨。根据《中国环境报》此前报道,单纯厌氧消化投资成本约为20-40 万元/(吨/日),由于不用鼓风曝气等,节约了成本,单纯厌氧消化运行费用约为60-120元/吨。然而,目前实施污泥厌氧技术的项目运行顺利的寥寥无几。很大程度上源于成本因素是从业者选择技术路线时考虑的问题,但是,真正的阻碍不仅于此。对于“厌氧消化+土地利用”技术路线,“稳定化处理”已不再是该路线的技术短板。
 
  尽管兼具有效降解污泥有机物、杀死污泥中病原体、减小污泥体积及回收能源等多重优势,但厌氧消化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着水力停留时间长与有机物去除率较低等难题。此外,北方地区冬季保温耗能较大,导致部分污泥厌氧消化工艺在冬季达不到设计温度,需要再补加热源等原因有关。我国还缺乏沼气利用的激励机制,设备的投资费用高,系统运行较为复杂不易掌握。也正基于此,针对传统污泥厌氧消化含固率低的限制,高含固污泥厌氧消化技术的研究汇将成为未来一段时间的攻关重点。

特此声明:
1.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2. 请文章来源方确保投稿文章内容及其附属图片无版权争议问题,如发生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文章来源方自负相关法律责任。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内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