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埋场作为我国生活垃圾末端处理方式,一直在城乡生活垃圾处置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但同时也存在着许多短板和痛点,本文分析了老旧垃圾填埋场现状和治理措施并提出了对策建议
✧ 2000年之前,非正规填埋场居多
✧2006年特别是2010年以后,一级卫生填埋场居多2、老旧填埋场重担将卸,“十三五”拟封场规模庞大
✧ 全国范围内存量老旧填埋场数量至少超过2000座✧ 2005年前投入运行的335座老垃圾填埋场基本上全部已经或即将停止作业,未来5年内待修复的填埋场土地约8000公顷✧ “十三五”期间,规划实施垃圾填埋场封场治理项目845个,拟封场处理能力达15万吨/日,占当前处理能力的21%注:十三五数据来源于《“十三五”全国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规划》(初稿)
“十三五”拟封场处理能力占当前处理能力比例排名前十的省或直辖市
老旧垃圾填埋场设计年限和修复面积统计3、老旧填埋场环保安全呼声高
4、原地治理和绿林耕地是主流治理方式
✧ 绿、林、耕地是封场土地利用主流方式
注:统计数据来自于十二五期间全国1236座非正规填埋场治理方案5、政府提供多方位政策支持
✧ 政府提供规划引导、技术导向、财政优惠等多方位政策支持
6、多种评定、考核制度促治理
✧ 通过全国填埋场等级评定、住建部“节能减排”检查、“国家卫生城市” 检查等、及其他自上而下的日常监管、专项检查等考评检查工作,促使地方重视老旧填埋场的提标改造、运行管理、封场修复、环境整治。
7、标准规范逐步完善,部分标准仍需补充
✧ 简易填埋场污染控制相关标准需要补充

8、初步培育三大市场,市场空间有待拓展
✧ 填埋处理设施投资建设运营由政府主导逐步转向市场化✧ 初步形成三大市场:垃圾填埋场建设与运营市场、垃圾填埋气体利用市场、垃圾渗沥液处理市场✧ 场地修复、生态景观修复市场空间有待释放
2、治理方案需对症下药
✧ 可根据污染现状、环境容量、投资、陈垃圾治理方式等制定治理方案
3、治理方案选择
✧ 常规有如下三种方案
老港垃圾填埋场一、二、三期工程总绿化面积62万平方米(共分41个单元),工程总造价2.88亿元,工程主要内容包括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两方面。工程内容可以归纳为“一平、二覆、三收集、四修复”。四修复:主要是在封场覆盖的基础上,尽可能的进行绿化种植,采用抗污染能力较强的乡土树种,如女贞、夹竹桃等。✧ 项目概况:
(5)实施时间:一期2012年完成、二期2014年完成。
案例三 南京市水阁有机废弃物处理场1号填埋库区封场
✧项目概况:
(6)实施时间:2010-2011年。
堆体修整、水平防渗+垂直防渗、污水及雨水收集、生态修复✧ 应从政策、标准、资金等方面增加对老旧填埋场封场后管理运营政策支持注意:《生活垃圾处理指南》中提到“卫生填埋场填满封场后需进行长期维护,以及重新选址和占用新的土地。”
2、开展老旧填埋场风险评估工作
✧ 老旧垃圾填埋场治理紧迫性不一,建议开展风险评估工作综合评估,按照不同的档次确定各存量垃圾场的风险等级
3、加强老旧填埋场技术支撑
✧ 国内科研机构对老旧填埋场污染控制、生态修复开展了系统化理论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技术难点有待攻克,如渗沥液浓缩液的处理、水平防渗膜的渗漏监测、补救技术、填埋场封场后的再生利用评估技术、土地快速稳定化技术等
4、提高治理老旧填埋场的积极性
✧ 简化堆场后续土地利用程序。
来源 | 生态修复网
校对 | 顾涵
特此声明:
1.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2. 请文章来源方确保投稿文章内容及其附属图片无版权争议问题,如发生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文章来源方自负相关法律责任。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内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