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台“游动果皮箱”招手即停
■地点:天安门地区
“您已进入广场地区,请将手里的垃圾按分类要求投入相应垃圾箱,共同爱护广场环境。”今天一早,走进天安门广场的游客都会听到这样一段提示语,提醒大家注意垃圾分类。几台电动保洁清运车在广场上有序穿梭,车后挂着蓝色或银色的分类垃圾桶。
天安门地区环卫管理中心副主任安浩杰介绍,今天是新修订的《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的第一天。按照相关要求,地区已重新规划分类垃圾桶布设点位,通过更新、减量、分类,垃圾桶从115个减到103个。同时,地区还根据全市统一要求,对垃圾分类收运车辆进行改装、喷涂。
该地区还增加了40台“游动果皮箱”,用以前的保洁三轮车改造更新,由工作人员在各自负责辖区范围内巡逻,清捡垃圾。游客有需要投放的垃圾也可以随时“招手停车”。
细心游客还发现,今天广场上的垃圾桶悄然换了新装。两只灰色的方形桶身,黄色的立柱顶盖,分为可回收垃圾和其他垃圾。在保洁人员正在清运的垃圾中,记者看到有一些饮料瓶、游客吃剩的面包等。据介绍,游客在广场吃东西的情况越来越少,有时还是会有些面包、火腿肠等方便食品的垃圾。工作人员会在后台进行人工分拣,分类后由专业的清运机构拉走。垃圾桶减少了,游客会不会不方便?安浩杰表示,天安门地区正通过多种方式打造“无垃圾广场”。近年来,广场地区的垃圾量持续下降,每年递减10%。
垃圾分类4色LOGO首次亮相
■地点:朝阳区呼家楼北里社区

从今天起,新修订的《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开始施行。本市的“生活垃圾分类LOGO”首次亮相、垃圾转运车重新喷涂“换新装”、垃圾分类宣传来到居民家门口、“四桶”齐全的垃圾分类投放点逐渐在小区中铺开。
上午10点,四辆披上新装的垃圾转运车在朝阳区呼家楼北里社区首次亮相。记者注意到,垃圾转运车的外观被喷涂成了绿、灰、蓝、黄四种颜色,配有夸张的大号垃圾分类标识,分别可运输厨余垃圾、其他垃圾、可回收物和大件垃圾。
“这是我们小区‘五一’前刚刚换的垃圾分类公示牌,上面那个标识也是新的。”今天上午,家住呼家楼北里社区的居民贺淑琴说。从今天起,首次亮相的本市“生活垃圾分类LOGO”将正式投入使用。今后,无论是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点、密闭式清洁站,还是生活垃圾分类收运车辆上,都能见到生活垃圾分类LOGO的图案。生活垃圾分类LOGO由绿色的英文字母C和灰色、红色、蓝色圆球组成,四种颜色分别代表厨余垃圾、其他垃圾、有害垃圾和可回收物。
办公楼多举分类垃圾减量25%
■地点:城市副中心行政办公区
记者看到,在位于城市副中心的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的每一间办公室内,几乎都有一个二合一垃圾桶,左侧的桶身外写着可回收物,右侧的写着其他垃圾。“以前每个办公桌下都有一个垃圾桶,什么都往里扔,现在一间办公室放一个这样的桶,分类投放,垃圾量小了,也节省了办公室的空间。”记者看到,右侧的桶隔里有几张用过的纸巾,左侧的却空空如也。这位工作人员解释:“办公室里最常见的可回收物就是办公用纸,我们的办公用纸是单独回收的。”
在这位工作人员的带领下,记者在楼道储物间里看见了这些单独回收办公用纸的容器——五只牛皮色的帆布袋,每个用金属架子撑开,整整齐齐靠墙码成一排,有的袋子外贴着 “书本报纸”的字样,有的则提示“严禁搬动”、“统一回收”。“像这样的环保回收袋我们每层办公室的储物间都有,保洁人员看到满了就会联系有资质的再生资源回收公司运走。”
不远处的茶歇间,一只大白色塑料桶十分醒目。市住建委机关后勤服务中心主任张莲惠告诉记者,这个桶叫“节水桶”,各个办公室打到暖壶里的水,有时当天喝不完,放在桶里可以供保洁人员擦地,也可以浇花。记者看到,餐厅垃圾分类也做得十分精细。从回餐区的一侧开始,墙上贴着的宣传标识和金属垃圾箱台面上的标签就提示着:先捡出牙签、餐巾纸等其他垃圾,再倒入剩菜剩饭等厨余垃圾,之后再是分门别类放置筷子、碗和餐盘的区域。“这样大家顺着走这一趟,就都分类扔好了。”食堂负责人说,这些举措让食堂的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总量已实现减量25%。
另外,在城市副中心行政办公区A1楼下的剩菜剩饭果皮骨头资源转化设备间里,四台厨余垃圾就地转化设施正在运转。负责操作的工作人员杨师傅告诉记者,从食堂等地收来的厨余垃圾经过二次分拣和油水分离后,投入到就地处理设施中,经过加热、发酵、分解、烘干等步骤,就可以制成棕黄色的锯末状肥料。
5月2日,北京市朝阳区委书记王灏“四不两直”检查常态化疫情防控和垃圾分类工作今年“五一”是北京市应急响应级别调整后的首个假期。5月2日上午,区委书记王灏以“四不两直”的形式来到朝外街道、东风乡,检查“五一”假日旅游、常态化疫情防控及《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实施等工作。他强调,防控等级下调,但防控力度不能下降,尤其是“五一”假期要坚持常态化防控不放松,严格落实“四方责任”,确保“五一”安全有序,让市民群众度过一个健康放心的假期。同时,还要结合当前疫情防控形势,做好生活垃圾分类指导和宣传,推动垃圾分类成为百姓日常生活习惯,共建共治共享美好家园。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黄晓伟参加调研。
当天上午,王灏首先通过视频系统,进一步部署调度全区“五一”假期疫情防控和城市运行等工作。随后,王灏来到朝外街道怡景园小区检查。在小区门口,王灏仔细询问了小区设置的快递接收柜、人脸识别测温设备等防疫设备使用情况,他叮嘱社区负责人,常态化疫情防控容不得半点松劲,要坚持不懈做好社区防控,严防死守,做到慎终如始,用好“北京健康宝”,服务好居家观察人员,更加精准、更加扎实地落实好各项防控措施。
怡景园小区内正在开展垃圾分类宣传,展板、横幅等摆放在显眼处。王灏察看了宣传展板,并与前来扔垃圾的小朋友亲切交谈,听到小朋友能准确将生活垃圾进行分类,王灏为小朋友点赞。他强调,《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要加强宣传引导,不断健全政策机制,培养居民习惯;要务求实效、以质取胜,使垃圾分类成为社会广泛参与的新时尚;要把疫情防控中形成的好做法、好经验运用到生活垃圾分类和物业管理中,持续完善垃圾分类管理标准体系,让垃圾分类工作落实落细。
为了更好地宣传垃圾分类工作,怡景园小区联合团区委在小区广场设置了宣传站点,以横幅、展板、小游戏等多种形式帮助居民科学分类。王灏走进广场,与居民一起体验垃圾分类小游戏。他强调,各部门各单位要强化协调联动,形成合力,以单位带动家庭,“小手拉大手”,推动垃圾分类知识进课堂、进社区、进单位,进一步提高居民知晓率和参与率,让垃圾分类成为百姓日常生活习惯。
位于东风乡的东风郊野公园鲜花竞放,水清岸绿,吸引了不少游客参观游览。在公园监控室,王灏详细了解了公园值班值守、宣传引导、消毒、安保等情况。他要求,有关部门和属地要坚持科学防控,继续做好公园内清洁、消毒工作;要引导群众安全、文明游园,提示群众保证安全距离、戴口罩,做到有序游园,不扎堆、不聚集,积极营造健康的防控氛围和良好的游园环境。王灏强调,要持续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切实维护来之不易的疫情防控持续向好成果。
——来源:北京朝阳
5月3日,北京市召开生活垃圾分类推进工作指挥部第一次调度会5月3日,副市长张家明主持召开市生活垃圾分类推进工作指挥部工作调度会,研究了市生活垃圾分类推进工作。会上,通报了“北京市生活垃圾分类推进工作指挥部”组建情况,相关部门介绍了近期工作进展情况。
张家明提出,5月1日新修订的《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它标志着垃圾分类已进入依法治理的阶段,市、区城市管理部门将垃圾分类工作作为近两月内头等大事,调集精干力量,深入实际、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他明确要求,市、区两级指挥部指挥体系要加快运转起来,采取战时机制,定期召开市级工作调度会,加强统筹协调,做到有分析、有总结、有举措;要加强《条例》宣贯,强化各层级管理人员培训,各区政府主管领导和城市管理部门要看住桶站,指导居民分出质量,养成习惯;市级要加强督导检查和统筹安排,确保垃圾桶站干净整洁、分类投放正确、清运处理及时,力求垃圾分类务实有效。
——来源:管城理市
特此声明:
1.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2. 请文章来源方确保投稿文章内容及其附属图片无版权争议问题,如发生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文章来源方自负相关法律责任。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内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