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环联网  邮箱
智能模糊搜索

智能模糊搜索

仅搜索标题

最高法决定提审常州毒地案,原判被指适用法律错误

分类:固废观察    发布时间:2020年5月7日 23:13    作者:固废观察公众号    文章来源:固废观察公众号



















5月6日,上游新闻记者从常州毒地案代理律师处了解到,该案二审判决下达近一年半后,又有新进展。因原判决适用法律确有错误,最高人民法院于3月19日下发民事裁定书,决定提审此案。




该案代理律师曾祥斌表示,此案申请最高人民法院再审主要基于9个方面,除程序错误、适用法律错误外,还存在基础事实未查清和责任主体不明确等问题。

▲3月19日,最高法下发民事裁定,决定提审常州毒地案。受访者供图

一审判189万天价诉讼费

此前上游新闻刊发的《江苏常州毒地案二审,此前因“天价诉讼费”备受关注》报道显示,2015年年底至2016年4月,常州外国语学校前后数百名学生体检查出皮炎、湿疹、 支气管炎、血液指标异常、白细胞减少等症状。

经调查,污染源来自学校北侧的一片工地。此前该地块为江苏常隆化工有限公司、常州市常宇化工有限公司、江苏华达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原常州市华达化工厂)等3家化工厂的原址。3家化工企业在生产经营中,严重污染了26万平方米土地及周边环境,企业未做修复即相继搬迁。此后,常州市政府在雇佣专业机构对污染场地进行修复过程中,导致污染物扩散。

2016年4月29日,环保组织自然之友和中国绿发会对造成污染的三家化工厂提起公益诉讼,要求其承担污染土壤和地下水的环境修复责任,向公众赔礼道歉,承担原告因本诉讼支出的调查取证费、律师费、差旅费、评估鉴定费、案件受理费等共计108460元。

2017年1月25日,此案一审宣判。常州中院驳回原告诉讼请求,判令两原告共同负担189万余元的案件受理费。“天价诉讼费”随之成了此案又一焦点。

▲2018年12月19日,常州“毒地案”在江苏省高院二审开庭审理。受访者供图

二审污染企业被判公开道歉

因不服一审判决,环保组织自然之友和中国绿发会上诉。2018年12月19日,此案在江苏省高院二审开庭审理。

同年12月27日,此案二审宣判:撤销一审判决;判常隆公司、常宇公司、华达公司在国家级媒体上就污染行为向社会公众赔礼道歉;常隆公司、常宇公司、华达公司共同向自然之友支付律师费、差旅费230000元,向绿发会支付律师费、差旅费230000元;驳回自然之友、绿发会的其他诉讼请求。

江苏省高院通过官方微信公众号此判解析提到,此案是工业场地污染引发的环境污染民事公益诉讼案件。从本案证据看,三家化工企业的生产经营行为造成了土壤、地下水严重污染,证据充分,事实清楚,应当承担相应的侵权责任。

最高法决定提审

二审宣判后,因认为事实调查不清,适用法律错误,中国绿发会代理律师、环源律师事务所曾祥斌律师向最高法申请再审。

最高人民法院3月19日下达的《民事裁定书》显示,最高法认为中国绿发会的再审申请符合《民事诉讼法》第二百条第六款规定的情形。裁定由最高法提审,再审期间,不中止原判决的执行。

5月6日,曾祥斌律师在接受上游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民事诉讼法》第二百条第六款规定,原判决、裁定适用法律确有错误的人民法院应当再审。结合二审判决书来看,江苏省高院的判决结论明显违背了《土壤污染防治法》的相关规定。

此外,二审中还存在作为土地受让人的第三人缺席的程序错误、法律责任不明确、未考虑到地下水污染情况以及事实调查不清、对环境危害性认识不足等相关问题。

来源 | 上游新闻记者 时婷婷
编辑 | 万梓薇
校对 | 顾涵

特此声明:
1.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2. 请文章来源方确保投稿文章内容及其附属图片无版权争议问题,如发生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文章来源方自负相关法律责任。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内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