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环联网  邮箱
智能模糊搜索

智能模糊搜索

仅搜索标题

评论 | 对环保数据造假说不!零容忍!发现一起,查处一起!

分类:固废观察 > 热点观察    发布时间:2017年2月20日 12:05    作者:中国环联    文章来源:中国环联

2016-11-16

央视新闻:一定要遏制住环保数据背后的造假冲动!

本应是实时采集监测空气质量数据的采样器,却被环保部门工作人员出于政绩考虑,人为堵塞,造成环境监测数据失真。25日,有媒体曝出西安市环保局长安分局部分工作人员涉嫌数据造假,引发广泛关注。

事件回顾

用棉纱堵塞采样器 导致环境数据异常

今年2月,陕西西安市环保局长安区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相关负责人,利用协助监测站搬迁、调试的机会,私自截留了监测站钥匙并偷偷记下了监测站监控电脑的密码。在随后一段时间内,西安市环保局长安分局相关工作人员多次潜入长安区监测站内,用棉纱堵塞采样器,干扰监测站内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的数据采集功能,造成该站自动监测数据多次出现异常,影响了国家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的正常运行。目前,长安区环保局的5名工作人员因涉嫌“环境监测数据造假”等行为,被警方带走,案件正在进一步调查中。


△设在楼顶上的空气采样器

棉纱堵塞采样器对数据有多大影响?

环保专家彭应登表示,使用棉纱堵塞空气采样器,一方面对颗粒物有明显的阻隔,就像“戴口罩”。另一方面,采样器被棉纱堵塞后,也会影响采样器的进气量,同样会造成监测的浓度值偏低。届时,监测到的PM2.5浓度数据值可下降30%~50%。


环保监测部门的天职,无外乎两点:第一是向公众客观介绍空气和环境质量情况,让公众了解。遇到空气质量的极端情况,公众可以提前做好防护。第二是搜集整理数据,为相关部门做污染分析和政策参考。无论从哪一点职能考量,数据真实都极其重要,容不得半点马虎。

当数据遇上仕途 

官员要切记自己的职责


然而这一次环保监测部门却玩起数据造假的游戏,甚至想出棉花堵空气采样器的做法,让人莫名惊诧。近年来,公共财政对于环保监测部门不乏大量投入,为的就是获取真实的数据。然而,吃着公粮却搞着破坏,不知将自己的天职丢到哪里去了?

事实上,数据造假背后的逻辑并不难理解。近年来,人民群众对于蓝天碧水的渴望越来越强烈,空气质量的好坏也备受关注。与此同时,党和政府对于环保治污高度重视,环境质量是否达标直接与官员的乌纱帽挂钩。在此情况下,展现良好的环境质量监测数据,成为政绩中的硬货;反之,则有可能遭受批评,致使升迁通道遇阻。这或许就是官员在环保数据上造假的诱因。


△图/汉华易美

杜绝数据造假

除了零容忍 还要消除病态政绩观


当然,在我们指责西安市环保局长安分局出现的造假现象时,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其他领域或行业的造假现象也或多或少地存在。就拿GDP数据举例,2013年黑龙江省黑河市虚报项目投资19亿元,注水比例为8.5%。今年中央巡视组对辽宁“回头看”的整改意见中也指出,“一个时期辽宁全省普遍存在经济数据造假问题”。今年6月,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更是在十天内三提统计造假,称要“确保数据实打实”。

数据造假行为,如同假冒伪劣产品一样,假若犯罪成本低而效益高,就会有人甘冒风险。正因与此,去年出台的新《环保法》做出严格规范,对于篡改、伪造监测数据的行为要追究法律责任。既然已上升到法律层面,就要拿出零容忍的态度,高举戒尺来杜绝类似事件的发生。


当前,我们正走在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路上,而科学准确的数据能够极大地提升决策的科学性,杜绝拍脑袋决策的窠臼。数据造假的行为不仅起到了极坏的示范效应,还严重地损害了政府的公信力,因此对此类行为要保持高压态势。更重要的是,除了惩处几名涉案公职人员,更要端正党员干部队伍的政绩观,消除造假冲动。唯有让实干的理念深入人心,才能让数据造假的恶行真正从我们身边走开。

 文/央视评论特约撰稿 王健


人民日报:环境数据造假,零容忍!

人民日报11月11日消息,“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是环境监测工作的生命线。近年来,我国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也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柴发合研究员表示,地方环保部门“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在各种考核压力下,行政干预数据质量的冲动较大。


为此,环境保护部近日印发《“十三五”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方案》,为“十三五”时期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作为“十三五”环保工作方案的附件,《关于加强环境空气自动监测质量管理的工作方案》也同时出台。


国家环境空气质量、地表水环境监测网已基本建成,土壤环境监测网在建


“在事权上收、省以下垂直管理和监测服务社会化等新形势下,现有质量管理制度已不能满足管理的需要。”柴发合说,环境空气、地表水和土壤监测方法标准不全,全国统一的环境质量监测质控体系尚未健全,特别是自动监测设施运行维护不到位,数据审核不落实、技术水平有待提高。


环保部从国家层面加强顶层设计,出台《“十三五”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方案》,是适应“十三五”深化生态环境监测体制机制改革的客观需要,也是解决当前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的针对性措施。


据介绍,国家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和国家地表水环境监测网已基本建成,土壤环境监测网尚在建设过程中。《“十三五”工作方案》针对不同要素监测质量管理提出了具体工作目标:2016年底完成338个地级以上城市1436个国家环境空气自动监测事权上收;2017年起,逐步完善地表水和近岸海域环境质量监测质控技术体系; 2016年确定土壤网点位布设方案,启动网络建设,2017年形成基本监测能力。至“十三五”末,全面建成环境空气、地表水和土壤等环境监测质量控制体系。


1436个国家环境空气自动站监测事权上收交接基本完成




今年9月,环保部启动1436个国家环境空气自动站点监测事权上收工作,截至11月6日,交接工作已基本完成;启动全国地表水2767个国控断面监测(其中1940个为考核断面)事权上收的试点工作,均由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直接管理,并委托社会监测机构运行维护。


“监测事权上收后,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直接管理国家网,原始数据第一时间直传总站,负责国家网监测数据传输、审核,地方为国家网运维条件提供保障,不再参与数据的生产和审核。通过委托社会机构监测、联合监测、分环节委托不同机构采样测试等手段,提升监测质量。”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副站长傅德黔说。


如何提升环境监测质量,保证数据的真实准确?《“十三五”工作方案》提出,完善技术体系、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创新监管机制。


方案提出,构建不少于三级的国家环境监测质量控制技术体系,由国家质控平台(一级)、区域质控实验室(二级)、监测实验室或运维公司(末端)构成,实现环境空气、地表水、土壤等环境要素各监测指标的量值溯源和传递(比对)。同时,完善质控新技术的应用,如完善自动监测数据采集传输平台,建设自动监测远程质控平台等。


方案明确国家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的运行模式。在监管机制上,这个工作方案也有所创新。据介绍,环保部在全国范围内遴选权威专家,组建国家环境监测数据质量评估委员和专家检查队伍,不定期开展监测数据质量和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情况评估工作,为飞行检查提供线索等;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每年按一定比例开展国家环境空气、地表水、土壤网的监测质量常规检查工作,规范监测行为,问题严重的报环保部。


建立环保与公检法联动机制,对监测数据造假零容忍




近日,某地官员用棉纱堵塞采样器,致使数据异常;某地在“监测站点周围三公里范围内”精准治理大气污染,该如何遏制类似的行为?傅德黔介绍,为了确保监测数据客观真实,方案提出建立全国联网的远程质控系统,关键参数直传总站,一旦有异常的变化,就会报警。站房会加装视频监控系统,堵塞人为造假的漏洞。


“改善环境质量,根子在减排,解决污染源问题。”清华大学环境学院院长贺克斌说,一方面,与以前的监测体系比,新的监测体系大大压缩了通过不减排就获益的空间。另一方面,新的监测体系能获得更完善的数据,数据之间相互关联,一旦有上述异常现象,可以通过数据的异常筛选出来。


方案提出,要严厉查处监测质量问题,建立质控检查与考核联动机制。环保部门将积极与有关部门沟通,支持将环境监测弄虚作假行为写入正在修订的“两高”司法解释,为类似案件的处理提供法律支撑。


“发现有运维不规范的问题,依法依规严肃处理,进行通报批评、约谈、诫勉谈话或停职处理,并开展事后回头看检查。”环境保护部环境监测司环境统计和监测质量管理处处长海颖说,建立环保与公检法的联动机制,对监测数据造假“零容忍”,发现一起,查处一起,依法移交有关部门处理,提高对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的震慑力。

特此声明:
1.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2. 请文章来源方确保投稿文章内容及其附属图片无版权争议问题,如发生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文章来源方自负相关法律责任。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内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