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环联网  邮箱
智能模糊搜索

智能模糊搜索

仅搜索标题

再生水回用常态化 膜处置路线成新宠

分类:行业热点 > 污水处理    发布时间:2020年6月10日 11:44    作者:    文章来源:环保在线整理

  2020年6月9日,广州市水务局印发《广州市再生水价格管理的指导意见(试行)》。明确,再生水费用由再生水营运管理单位直接向再生水用户收取,价格由设施运营成本、利润和税金组成,应以合理补偿成本、保持合理比价、低于自来水价格为原则。
 
  据太原市透露,太钢再生水回供汾河景区工程预计8月底完工,可日供再生水6万吨。太钢在水处理系统出水口建设了生态鱼监测池,将鱼类生活的状况作为检验出水水质的重要指标。
 
  近日,北京市延庆区首个再生水回用项目特许经营协议签订,首个再生水加水站落成并投入使用。2020年,延庆还将建成6处再生水加水点,推动园林绿化、市政浇洒用上再生水。
 
  邯郸市植物园,市政排水管理处东污水处理厂的中水开始入注如意湖,且植物园绿化喷灌系统全部采用再生水,再生水管网与道路、绿化工程同时规划建设。
 
  诸如此类,再生水又逐渐进入了大众视野。而在人们环保意识大幅提升的现在,对再生水的认知更加明确,对再生水的利用也更加支持,为水资源再生利用贴上了“常态化”标签。
 
  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在污水资源化利用工作推进会上还研究了推进污水资源化利用指导意见和相关实施方案起草工作,推动构建污水资源化利用“1+N”政策框架体系。这从侧面表明,再生水利用会逐步进入规范化轨道。
 
  按照水利部公布的数据,2019年全国非常规水源利用量超过90亿立方米,其中再生水利用量占到80%以上,效能可观。据介绍,截至2019年,北京已建成规模以上再生水厂54座,再生水管线达到1877公里,再生水利用量达到10.7亿立方米。
 
  目前,各地依旧在持续探索非常规水源开发利用模式,再生水也是重点之一。
 
  当然,有待解决的问题也比较突出,包括再生水回用相管理体系不完善,地理位置的制约明显,再生水利用标准缺乏,供水模式等。但是需要看到的是,我国再生水利用起步晚是事实,发展快也是事实,再生水厂和管网建设和完善都在循序渐进地稳步进行,回用网络的形成只是时间问题。
 
  况且,在政策支持下,这个时间还会大大提前。重视生态经济,重视水资源回用,重视节水节能,都将为再生水利用产业铺出一条康庄大道。不过,也不能忽视一个重要前提——再生水回用技术。
 
  目前,我国常用的生物处理技术、物化处理技术、膜处理技术都有各自的优点,但如何根据各地复杂的水文条件和水污染情况,再生水回用需求,经济承担能力等因素进行选择,就是另一回事了。
 
  值得说的一点是,膜生物反应器(MBR)现在是市场的“宠儿”,这种由膜分离单元与生物处理单元相结合的新型水处理技术,将成为水处理行业重要发展路线。
 

特此声明:
1.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2. 请文章来源方确保投稿文章内容及其附属图片无版权争议问题,如发生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文章来源方自负相关法律责任。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内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