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可降解塑料袋。
“要袋子吗?大袋三毛,小袋一毛。”这是许多超市收银员经常询问结账顾客的话。记者在西宁市各大超市、市场、商店调查时发现,市民对于塑料袋仍然“难舍难分”,而多部门大力提倡的布袋、菜篮子使用率并不高。
农贸市场、超市情况各有不同
6月9日,西宁市一家农贸市场,不少摊位提供免费塑料袋。
“摊主会免费提供塑料袋,所以平时来买菜不会自备购物袋。”一名顾客说。
“顾客买东西,一个塑料袋也就几分钱,怎么收费?而且很多是老顾客,也不好意思收。”一名摊主这样说。
市民马女士说,她每次结完账,会使用自己准备的布袋子,这个习惯已经保持十多年了,国家提倡少用塑料袋,自带购物袋既环保又省钱。
有一名顾客说,布袋和环保纸袋没法装海鲜和肉类,没塑料袋方便。
与菜市场免费提供塑料袋的情况不同,西宁市各个大超市为顾客有偿提供塑料袋。
记者在超市发现,顾客结账时,收银员会主动询问要不要塑料袋,每个塑料袋都收取一定的费用。
有收银员介绍,中老年顾客大多自备环保布袋或重复使用的塑料袋,年轻顾客一般选择购买超市提供的塑料袋。超市蔬菜生鲜区,免费提供生鲜商品连卷袋的使用量依然很大,有的顾客使用好几个连卷袋。
可降解和不可降解塑料袋有区别
生活中使用的塑料袋,哪些是可降解的,哪些是不可降解的呢?
目前,市面上使用的标有PE(聚乙烯)、PE-HD(高密聚乙烯)标志的塑料袋,是一次性塑料袋,属于不可降解塑料袋,不可以循环利用回收。另一种塑料袋,有EPI的标志,在EPI字母右上角带有小花标志,这类塑料袋就是可降解塑料袋,可以循环使用。
记者对超市、农贸市场塑料袋进一步了解发现,超市和农贸市场塑料袋上均印有PE(聚乙烯)和PE-HD(高密聚乙烯)的标志。采访中,超市收银员和顾客,对含有这类标志的塑料袋了解很少。
在西宁市一家餐馆,柜台准备的外卖餐盒没有PE(聚乙烯)、PE-HD(高密聚乙烯)和EPI(可降解塑料)的标志。

PE-HD 不可降解塑料袋。
早市投放15000个可降解购物袋
6月9日,记者在五一路早市发现,一些市民使用一种透明塑料袋。原来,这是西宁市城东区市场监督管理局、青海远近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联合为早市摊贩免费投放的可降解购物袋。
青海远近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工作人员介绍,这些可降解购物袋(EPI)采用先进、环保的d2w氧化式生物降解塑料的分解技术,如丢弃在一般生物环境,即可自然分解为水、二氧化碳和细胞生物质,且不会残留有机聚合物于土壤当中,目前在早市投放了15000个可降解购物袋。
一名工作人员介绍,现在西宁市大多数超市、市场使用的都是PE(聚乙烯)或者PHD(高密聚乙烯)塑料袋,它的缺点就是回收困难、污染环境,而可降解购物袋12个月内完全分解。
“我一般拿自己保存的普通塑料袋买菜,这种可降解购物袋没见过。”市民白女士说。对于可降解购物袋,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很多摊主、市民对它的认知很少。
限塑需要全民共同参与
《西宁市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实施方案》明确,到2025年,塑料制品生产、流通、消费、回收利用和绿色替代等全过程管理制度基本建立,塑料垃圾基本实现零填埋。
到2020年年底,西宁市区商场、超市、药店、书店等场所以及餐饮打包外卖服务和各类展会活动,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集贸市场规范和限制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到2022年年底,实施范围扩大至湟中、湟源、大通;到2025年年底,湟中、湟源、大通的集贸市场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
市民刘女士说,要鼓励使用布袋、或者使用可降解购物袋,市民应该养成绿色生活理念,自觉地加入减少塑料袋使用行列。尤其是针对外卖、电商等,不可随意丢弃塑料袋,鼓励市民循环使用。
(编辑:逍遥客)
特此声明:
1.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2. 请文章来源方确保投稿文章内容及其附属图片无版权争议问题,如发生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文章来源方自负相关法律责任。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内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