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环联网  邮箱
智能模糊搜索

智能模糊搜索

仅搜索标题

安徽巢湖74万平方米滨湖湿地成垃圾消纳场

分类:行业热点 > 污水处理    发布时间:2017年7月31日 9:47    作者:来源:澎湃新闻 作者:刁凡超    文章来源:北极星固废网

近日,安徽巢湖水华再次爆发,在室外温度升高的情况下,巢湖水域高温与恶臭并存,巢湖流域水环境保护形势严峻。

而这,也成为中央环境保护督察组督察安徽省时关注的焦点之一。

7月29日下午,中央第四环保督察组向安徽省委、省政府反馈督察意见时指出,2015年巢湖最大水华面积321.8平方公里,占全湖面积42.2%;2016年水华最大面积为237.6平方公里,占全湖面积的31.2%;2017年一季度,巢湖湖体总磷浓度和富营养化状态指数同比均呈上升趋势。

问题呈现于水面,根源在岸上。督察组发现,安徽落实国家环境保护决策部署存在薄弱环节,在巢湖流域水环境保护方面存在破坏滨湖湿地、违规侵占湖面、大量污水直排入湖河流污染量大等问题。

督察要求,安徽加快巢湖治理保护,对于督察中发现的问题,要责成有关部门进一步深入调查,厘清责任,并按有关规定严肃问责,抓紧研究制定整改方案,在30个工作日内报送国务院并及时向社会公开。

安徽省水利厅对巢湖日常管理严重缺位

7月29日下午,中央第四环保督察组组长朱之鑫通报反馈意见时说,“督察谈话中多数同志反映,安徽省一些领导干部重经济发展、轻环境保护,对自身肩负的环保责任认识不到位。一些地方和部门环境保护法治意识淡薄。”

朱之鑫说,《巢湖流域水污染防治条例》出台后,条例规定的有关要求基本没有落实,甚至仍然大量违法开发建设。

2011年,安徽省通过行政区划调整,将巢湖整体纳入合肥市管理,并成立安徽省巢湖管理局,以便对巢湖实现统一保护监管,但由于职能交叉,权责不清,监管不力,体制优势没有得到发挥。

在履职方面,一些部门和地方工作不严不实。督察发现,安徽省水利厅虽然组织开展过入河排污口排查,但对全省入河排污口底数不清,日常管理严重缺位,大量入河排污口长期超标排放。

巢湖74万平方米滨湖湿地成为建筑垃圾消纳场

巢湖是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沿岸原有湿地较多,是保护湖区自然生态环境的第一道屏障。

但近年巢湖湿地锐减,已无法发挥调节水质、保护生态的功能。

督察组发现,巢湖约94.8万平方米滨湖湿地遭破坏,其中74万平方米湿地成为建筑垃圾消纳场。

朱之鑫通报说,2016年合肥市滨湖新区违法审批,损毁防浪林台湿地,将14万平方米防浪林台用作建筑垃圾消纳场。“防浪林台内湿地已被渣土填平,完全丧失了生态功能。”

合肥市滨湖新区建筑垃圾3号消纳场正是巢湖滨湖湿地。

滨湖新区还将派河口天然湿地违规用作建筑垃圾消纳场,已倾倒土方约50万立方米,占用湿地60万平方米。另外,渡江战役纪念馆西侧湿地也陆续被土方填埋,损毁湿地约16.8万平方米。

违规侵占湖面,约2000亩湖面被旅游开发

2017年4月27日至5月27日,中央第四环保督察组对安徽省开展环保督察,并形成督察意见。

记者2013年合肥市实施巢湖沿岸水环境治理及生态修复工程,将原本连成一片的湿地从中隔断,预留部分区域作为滨湖新区旅游码头用地。

2014年又以实施滨湖湿地公园工程名义,在近两公里的湖岸违法建设“岸上草原”项目,还以建设防波堤名义围占湖面,以保护之名,行开发之实,其中约2000亩湖面已经用作旅游开发。

此外,十五里河、南淝河和派河水质长期劣Ⅴ类,3条河流入湖污染物巨大。

“2013年立项的十五里河污水处理厂三期工程迟迟没有建成,导致每日约6万吨生活污水直排。南淝河流域长期没有实施有效的雨污分流,加之管网大量错接、漏接,流域污水处理设没有发挥效益。派河流域的肥西县污水处理率不足30%,大量污水直排,主要支流潭冲河和王建沟水质逐年下降。”朱之鑫说。


来源:澎湃新闻  作者:刁凡超

特此声明:
1.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2. 请文章来源方确保投稿文章内容及其附属图片无版权争议问题,如发生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文章来源方自负相关法律责任。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内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