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工信部的消息显示,我国2019年工业固体废物的产量大约为35亿吨左右,处理量差不多9亿吨,综合利用量近20亿吨。这也表明,近年来我国工业固废弃物的处置量有所提高,综合利用率也在稳步上升。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工业固体废弃物产量增幅呈现波动趋势,自2017年以后开始稳定下降。例如2019年,产生量相较上一年只增加了不到2%。
而按照业内机构测算,2019年我国工业固体废物处理市场规模有差不多6000亿元,相较2018年仍有6.6%的增长。而与此同时,对比目前刚过半的综合利用率来说,我国工业固体废弃物处置市场显然还有更大提升空间。
新固废法更是将工业固体废物单列一章,足以看出在未来三五年内,工业固废处置市场发展风向都不会有大改变。
新固废法要求从源头减少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和降低工业固体废物危害性,在原有“国务院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国务院发展改革主管部门”的基础上,增加“国务院工业和信息化等主管部门”,围绕工业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合理配置不同部门的管理责权,压实了管理责任。
另外,新固废法要求定期发布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技术、工艺、设备和产品导向目录,组织开展工业固体废物资源综合利用评价,强化工业固体废物产生者责任,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和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压实了市场责任。
工业固体废物、危险废物也同时被排污许可管理,综上,业界认为,新固废法的修订将对工业固体废物产生、综合利用和处置行业带来革新性影响。
当然,在政策之外,还需要注意的是技术提升,资源化利用,管理系统等各方面的升级。
专家表示,目前我国工业固废处置高值化利用水平仍较低。“现有处置方式多属于大宗低端应用,利润较薄,销路、运输等因素也是限制”,山西省工信厅相关负责人如是表述。
因此,以集聚化、产业化、市场化、生态化为导向,实现高值化利用也成为探索方向之一。例如京津冀,发布了《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工业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协同转型提升计划(2020~2022年)》。
要求,到2022年,区域年综合利用工业固废量8亿吨,主要再生资源回收利用量达到1.5亿吨,产业总产值突破9000亿元,形成30个特色鲜明的产业集聚区,建设50个产业创新中心,培育100家创新型骨干企业。
转型,迫在眉睫。
特此声明:
1.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2. 请文章来源方确保投稿文章内容及其附属图片无版权争议问题,如发生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文章来源方自负相关法律责任。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内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