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份以来,我国发生了大范围的强降雨事件,造成多个流域水位逼近或超出历史水位峰值,给流域水环境和水生态安全带来巨大威胁。针对以上问题,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牵头承担的水专项“梅梁湾滨湖城市水体水环境深度改善和生态功能提升技术与工程示范”项目团队在前期扎实理论研究和数据资料积基础上,形成《加强太湖流域暴雨与洪水引发次生环境风险预警和管理的建议》的政策建议专报,并得到生态环境部领导的肯定批示,并转送江苏和浙江省生态环境厅参考。
江苏省高度重视,太湖水污染防治委员会办公室于8月11日在无锡组织召开了“太湖流域暴雨与洪水引发次生环境影响”专题研讨会。省生态环境厅太湖处、省水利厅生态河湖处、省环境监测中心、无锡环境监测中心,无锡、常州、苏州市生态环境局及水利(水务)局,无锡市文旅集团代表等30余人参加了会议。
会上,梅梁湾项目首席专家张运林研究员从太湖流域强降水发生频次和强度的长期变化趋势、暴雨洪水对流域悬浮物和营养盐输入影响、暴雨与洪水次生环境风险防控建议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
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过去60年太湖流域大雨(25 mm ≤日降水量<50 mm)和暴雨(日降水量≥50 mm)等强降水事件频次和强度呈现明显增加趋势,加大了流域洪水及次生灾害风险;
强降水和洪水造成流域土壤侵蚀加剧以及大量悬浮物入湖,高强度的暴雨径流过程冲刷下垫面而使大量点、面源以及城市污水管网溢流污染以脉冲方式进入湖库,增加氮磷污染入湖负荷,后期容易诱发藻华暴发;
而洪水引起的大量悬浮颗粒入湖造成水体透明度下降,叠加长期高水位运行造成浅水湖泊水生植被退化,易于诱发脆弱草型生态系统灾难性崩溃。
为科学应对流域暴雨与洪水可能引发的次生环境风险,项目组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一是持续推进太湖全流域控源截污、综合治理与调控管理,加强重点企业偷漏排管理和脆弱生态系统监测管理;
二是强化预警和防控措施,科学管理湖泊水位防止脆弱草型生态系统灾变;
三是树立强降水/洪水-湖库生态灾害风险意识,推动洪水生态灾害基础理论研究。
与会相关管理部门表示,水专项研究成果非常及时,为水利科学调度、洪水后期流域和湖泊生态系统综合管理等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和决策支撑。江苏省生态环境厅会后将根据项目研究成果和专题研讨会讨论内容,形成专题性研究报告报江苏省政府进行研究部署。
原标题:【太湖流域】太湖流域暴雨与洪水引发次生环境风险研究取得新进展,支撑太湖水环境水生态治理和管理
特此声明:
1.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2. 请文章来源方确保投稿文章内容及其附属图片无版权争议问题,如发生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文章来源方自负相关法律责任。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内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