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环联网  邮箱
智能模糊搜索

智能模糊搜索

仅搜索标题

蓝天保卫战收官进入倒计时 5地出招攻坚大气治污

分类:行业热点 > 国内资讯    发布时间:2020年9月8日 13:20    作者:    文章来源:环保在线整理

  2020年是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的收官之年,按照要求,今年,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分别比2015年下降15%以上;PM2.5未达标地级及以上城市浓度比2015年下降18%以上,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比率比2015年下降25%以上。
 
  随着蓝天保卫战的推进,我国各地方的大气污染治理成果显著,空气质量逐渐得到改善,但还不稳定。另一方面,大气治污进入“攻坚深水期”,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在这个时期,控制污染增量的边际成本增大,难度也越来越大。
 
  值得高兴的是,近年来的大气污染治理已经有了明确的治理思路和可值得借鉴的成果。下一步,我国仍要坚持促进区域内能源、产业、交通运输等结构调整,利用科技手段等向更精准方向发力,同时推动工业行业全流程超低排放等。
 
  在此背景下,各地方开始因地制宜出奇招攻坚大气污染治理。
 
  2020年9月3日,河北省大气办召开全省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工作视频调度会议,其中明确,9月至12月,河北省全力开展大气污染防治集中攻坚行动。各地要深入开展臭氧系统治理,组织开展工业园区、产业集群和重点企业走航监测和专项检查,加强城市建成区餐饮油烟综合整治,同时也继续推进扬尘污染治理、农村散煤管控、柴油车尾气治理等工作。
 
  除此之外,河北省市场监管局在前不久明确,8月20日至12月31日,河北全省将开展秋冬季劣质散煤管控“百日会战”行动,进一步加强全省劣质散煤管控。各级各部门将围绕强化源头整治、加强流通环节监管、严格燃煤使用环节监管、严格劣质煤处置管理等工作。
 
  早部署秋冬大气污染治理方案的除了河北,还有哈尔滨。近日,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印发《哈尔滨市冬季大气污染治理实施方案(2020-2022年)(征求意见稿)》,确定目标为到2022-2023年供暖期,重点区域燃煤用量大幅下降,替代燃煤260万吨;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不超过50微克/立方米。
 
  哈尔滨冬季大气污染治理方案的实施时间确定在2020年7月-2022年10月,将全市域划分为重点区域、次重点区域和一般区域,确定了治理农村燃煤污染、治理城中村散煤污染、治理棚户区散煤污染、热源建设及老旧小区改造、治理燃煤锅炉污染、开展冬季大气污染专项治理和亚布力景区冬季大气污染治理七项重点任务。
 
  通过立法来推动大气污染治理是规范落实大气污染治理措施的前提,在这一方面上,云南昆明决定以推进《大气污染防治条例》立法和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的修订工作助力打好蓝天保卫战。
 
  与此同时,昆明还表明将加强统筹调度,开展周通报、月排名,着力解决臭氧、可吸入颗粒物(PM10)等大气污染问题;加强机动车排气污染监督管理,全力守护昆明蓝天白云。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是,江苏南通发布《南通市大气环境质量限期达标规划》,其中明确了达标期限,为制定有效大气污染防治措施提供了指导。在接下来的大气污染治理中,南通将聚焦产业能源结构偏重、PM2.5减排空间收窄、臭氧污染问题凸显和NO2超标贡献增大等主要问题展开大气污染治理。
 
  其中要求到2020年底,全市PM2.5平均浓度达到35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80.8%;到2021年底,除O3以外的主要大气污染物平均浓度达到国家二级标准要求,市区PM2.5年均浓度力争控制在34微克/立方米以内,全市O3浓度升高趋势基本得到遏制。
 
  如何行动是推动大气污染治理进程加快的源动力。对此,四川针对突出的臭氧污染问题,主攻VOCs治理,启动“1321”计划。“1”,即落实一个责任,以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实施方案为抓手,进一步夯实大气污染防治“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和企业主责;“3”,即突出三个重点,紧盯钢铁、水泥等重点行业,并在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和重点时段,严格落实排放限值要求;
 
  “2”,即增强两个能力,四川表明将加快储备一批大气污染治理、监测和科研能力项目入库,提高大气污染防治和监管能力;“1”则是加强重污染天气应对,在这一方面上,四川将进一步完善重污染天气应急体系,提高预报预警和应对能力。
 
  综上来看,在各地坚持“问题导向、精准治污”的推动下,2020年蓝天保卫战将取得新的突破,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特此声明:
1.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2. 请文章来源方确保投稿文章内容及其附属图片无版权争议问题,如发生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文章来源方自负相关法律责任。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内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