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支持快递业绿色发展
国家邮政局的统计数字显示,快递业务量呈整体上升趋势,2019年的快递年业务量已经剧增至635.2亿件,约是10年的27倍。虽受新冠疫情的影响,今年上半年快递业务量仍达到了335.6亿件。
摆脱塑缚的项目专员杨启平表示,我们可以看到,2011-2016年是我国快递业务量的高速增长期,同比增长率基本在50%以上。虽然2017年后快递业务增速放缓,但近三年的同比增长率仍在20%以上。依照这个增长速度,快递年业务量将很快突破千亿件。

在2018年发布的《中国快递包装废弃物产生特征与管理现状研究报告》中,研究团队对快递包装类型进行了调研。结果显示,快递包装以瓦楞纸箱和塑料袋为主,按件数计算,纸箱类包装约占44.03%,塑料袋类包装约占33.5%,其中套袋纸箱约占9.47%。
由以上两样数据可以看出,包装废弃物的产生量是十分巨大的。但具体产生量是多少呢?
今年7月28日,发改委、商务部、邮政局等8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加强快递绿色包装标准化工作的指导意见》中提到,“据估算,我国快递业每年消耗的纸质废弃物超过900万吨、塑料废弃物约180万吨,并呈快速增长趋势”。杨启平提醒大家可以留意一下这份意见的名字,“加强快递绿色包装标准化工作”。他分析,标准化是目前快递绿色包装的工作方向,也恰恰是其最大的不足之处。
塑料是现代生产生活中最重要的基础材料,人们几乎每天都会接触到塑料制品。然而,不规范地生产、使用塑料制品和处置塑料废弃物,浪费能源资源,加剧了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加大了资源环境的压力。
中国在塑料污染治理方面所做努力将影响深远。积极应对塑料污染,事关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高质量发展,也是“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重要任务。

当前,欧盟一直积极推动塑料治理国际合作,希望在国际层面上发挥领导作用,促进全球塑料协议的达成,并推广欧盟在塑料循环经济领域采用的方法。日本也期望将其关于塑料治理的技术、革新、环境基础设备推广到全世界。
中国作为塑料生产和消费的世界第一大国,除了解决自己的问题,也必将在全球塑料治理的合作中发挥无可替代的作用。
一个不可或缺的核心利益相关方就是企业,企业不仅是生产塑料的源头,也是塑料消耗的大头。
继今年年初国家发展改革委和生态环境部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之后,国家发展改革委和生态环境部等九部门近日又联合印发《关于扎实推进塑料污染治理工作的通知》,吹响了新一轮塑料污染治理的进军号角。
其实,面对无法回避的塑料污染,我国早已行动起来了。从生产源头到终端消费者,要承担共同而有差异的责任。
为了可持续发展,快递包装减量势在必行。杨启平接下来介绍了国家邮政局等相关部门在引导和支持快递业的绿色发展方面所做的工作。

相信随着更严格管理措施的出台,再加上柔性的社会倡导,政府、社会和个人能共同探索出一条控制塑料污染的办法,为保护生态环境找到行之有效的路径。
我国“限塑令”已经走过12个年头,禁止进口包括废塑料等多种固体废物的“洋垃圾”禁令实行也已超过两年。
但,塑料污染并没有离我们远去。
快递业务量高速增长,剑指包装污染
从“限塑”到强化“禁限”到细化法律责任,我国对塑料污染的治理正在有力有序推进中。
着眼于塑料制品全生命周期管理,“限塑令”实施后的数年也是我国快递业发展的一个高峰,这使“白色污染”加剧,也促使“禁塑”必须提速。

2020年6月,《邮件快件绿色包装规范》(下称“《规范》”)正式出台,同时,《快递业绿色包装指南(试行)》废止。《邮件快件绿色包装规范》是对18年发布的《快递业绿色包装指南(试行)》的全面提升,以标准化、减量化、可循环为目标,提升了可操作性、指导性和约束力。
《规范》针对不同的邮件快件包装类别,细化、明确了具体的操作要求,且重点突出了企业主体责任。它规定(以下节选部分内容),寄递企业应当:
同时,《规范》鼓励寄递企业使用可循环包装,建设使用循环包装信息系统和回收设施设备。其中,可循环集装袋循环使用次数不能低于50次。
杨启平提醒,虽然《规范》提出了许多具有拘束力的要求,但部分内容缺乏具体指标。例如,《规范》规定,企业应主动公开在绿色包装方面的做法和成效。但企业应该公开至什么程度呢?为了加强《规范》可行性,《关于加强快递绿色包装标准化工作的指导意见》于7月28日出台。
除了上述文件,国家邮政局还提出了具有强制力的9571和9792工程目标。

2019年底,国家邮政局在工作会议上宣布,全行业各寄递企业已完成9571工程目标。同时,邮政局提出,到2020年底将完成9792目标。
我们可以看到,我国快递业务量高速增长,特别是近三年,同比增长率在20%以上。以这个增长速度,快递年业务量将很快突破千亿件。
7月28日,发改委、商务部、邮政局等8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加强快递绿色包装标准化工作的指导意见》中提到,“我国快递业每年消耗的纸质废弃物超过900万吨、塑料废弃物约180万吨,并呈快速增长趋势”。

标准化是目前包装塑料污染治理的工作方向。快递包装以绿色化、减量化和可循环作为工作方向,那么企业具体行动工作上的效果又如何?
日前,10部委、34个省市自治区,共商解决塑料污染物解决之道。
会议要求,要突出重点,细化措施,全面系统加强塑料污染全链条治理。管控好生产源头,对生产企业进行摸排,坚决打击违法违规生产行为。

上图左侧为目前顺丰、京东、苏宁三家企业已投入使用的可用于客户端重复多次使用的循环箱;中间是在中转调配环节中,可重复多次使用的循环集包袋;右侧是已被循环集包袋替代的,可重复使用次数较低的传统编织袋。随着2019年9571工程目标的完成,目前寄递企业已全部采用了可重复使用的中转袋,接下来的目标是,各企业继续提升循环集包袋的使用率。

杨启平提醒,虽然相关文件同样没有对上图表格中的项目提出明确的信息公开要求,但仍有在信息公开做得较好的企业。相较于已投入使用循环箱的顺丰、京东、苏宁,虽然申通在循环箱使用这一块还在试点阶段,但它公布了已展开的各项包装循环相关行动的信息。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八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加强快递绿色包装标准化工作的指导意见》,对未来三年我国快递绿色包装标准化工作作出全面部署。
提出到2022年年底前,制定实施快递包装材料无害化强制性国家标准,基本建立覆盖全面、重点突出、结构合理的快递绿色包装标准体系。快递包装的绿色化发展,需要主管部门、行业、消费者等各相关方共同努力。

在业内看来,上述各项要求剑指我国海量包装污染。
据了解,包装垃圾往往以纸张、塑料为主,原材料大多源于木材、石油。以快递包装为例,常用的透明胶带、塑料袋等材料,主要原料都是聚氯乙烯,埋在土里需要上百年才能降解,会对环境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害。
“伴随快递业的高速发展,快递包装物的使用量同步增长。经初步估算,我国快递业每年消耗的纸类废弃物超过900万吨、塑料废弃物约180万吨,并呈快速增长趋势,包装废弃物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不容忽视。”
相关部门负责人针对《关于加强快递绿色包装标准化工作的指导意见》答记者问时也指出,系统部署近3年快递绿色包装标准化工作,对于解决我国快递业污染及浪费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短短半年内,高层密集表态,展现了治理“白色污染”的决定和信心,力度之大前所未有。这意味着从“限塑”到“禁塑”的步伐加快,从原来的“快步走”变成如今的“快步跑”。
现阶段,减少塑料制品使用,对普通人而言多少会增加点麻烦。须理解的是,践行环保理念、治理塑料污染确实是需要付出成本的。
但,面对污染对生态环境造成的不可逆转的破坏,这些付出都是值得的。
(编辑:Frank)
特此声明:
1.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2. 请文章来源方确保投稿文章内容及其附属图片无版权争议问题,如发生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文章来源方自负相关法律责任。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内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