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环联网  邮箱
智能模糊搜索

智能模糊搜索

仅搜索标题

银川“限塑令”升级市民还需少用塑料制品

分类:固废观察 > 固废处理    发布时间:2020年9月21日 13:47    作者:闫莹    文章来源:银川日报

自全国统一实行“限塑令”以来,市民的环保意识不断提升,但塑料制品的使用量仍然较高,近日银川市出台《方案》,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的治理——

为减少使用塑料制品,加强塑料污染治理,全国统一实行“限塑令”。为深入落实“限塑令”,近日,银川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银川市生态环境局印发《银川市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明确要求有序禁止、限制部分塑料制品的生产、销售和使用,银川市场上一次性塑料制品、不可降解塑料制品使用等情况如何是大家关心的问题,为此,记者进行了采访。

塑料制品使用量仍然较高

9月12日,在银川市第五中学附近,3名消费者在一摊位前购买手抓饼,只见摊主将称好的手抓饼放入一个塑料袋中,又套了一个塑料袋后递给顾客。记者注意到此处共有3个摊位,摊主售卖给消费者的食物均用塑料袋盛装。不远处的一家早餐店内,店主也将售卖的包子和粥用塑料袋盛装,并多加了一根塑料吸管。

记者随机走访了友爱街与解放路上的4家商店与10家餐饮店,发现消费者结账后,商户均主动提供塑料袋盛放商品或打包食物。

9月18日,在新百大卖场东方红店内,一名消费者购买了牙膏和饼干等商品,结账后购买塑料袋盛装,商品还未达到塑料袋容量的25%。记者观察发现,消费者中约有一半用塑料袋装物品,尽管部分市民自带无纺布购物袋,但是购买的蔬菜、水果等商品还是用塑料袋分装的。

记者注意到,该超市在不少摊位上都放置着平口塑料袋。“每次看到消费者多用塑料袋,我都会劝消费者尽量少用。”新华百货连锁超市宁阳店店长李晓莉介绍,目前在该店中,每天消费者大概能买2000只至3000只塑料袋。

此外,记者随机走访了银川市6家饮品店,发现均在使用一次性塑料吸管。

市民环保意识不断提升

尽管目前塑料制品仍然被广泛应用,但市民的环保意识在不断提高。

李晓莉介绍,该店工作人员会在结账时询问消费者是否需要塑料袋。“感觉市民的环保意识比前几年强了很多,确实需要的才会买塑料袋,能用一个的就不会要两个。”

李晓莉说,到店购物的消费者中,约有50%的人不要塑料袋,“一些顾客自带布袋,购买塑料袋的大多是临时起意到超市来买东西的。”

“前几年也没有这个意识,出去买东西时卖家给了就用,这几年到处都在宣传,我出去买东西时就随身带个布袋子,也为减少污染出一份力。”“塑料污染确实太严重了,‘限塑’还是挺好的,能保护环境。环境好了,咱们生活质量也会好。”不少市民表示会主动参与“限塑”。

为了减少使用塑料袋,一些市民各有“妙招”。市民殷凤仙介绍,自己每天去早市买菜时,尽量用一个塑料袋装三四种蔬菜,装完菜的袋子也不会扔掉,攒起来当垃圾袋重复使用。市民吴女士说,自己会将牛奶箱“改造”成垃圾箱,放到茶几边盛果壳等垃圾,尽量减少使用垃圾袋,“去超市和市场购物,我会带一个布袋子,或者自己带一个塑料袋,除非必要,不会主动向服务人员要塑料袋。”

银川市出台《方案》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

近日,银川市出台《方案》,要有序禁止、限制部分塑料制品的生产、销售和使用,积极推广替代产品,规范塑料废弃物回收利用,加强塑料制品生产、流通、使用、回收处置等环节的工作管理,有力有序有效治理塑料污染,培育形成有利于资源节约循环利用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方案》要求,到2020年底,禁止生产和销售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一次性塑料棉签;禁止生产含塑料微珠的日化产品;银川市城市建成区内商场、超市、药店、书店、医院等场所以及餐饮打包外卖服务和各类展会活动,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集贸市场规范和限制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全市范围餐饮行业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银川建成区、景区景点的餐饮堂食服务,禁止使用不可降解的一次性塑料餐具。

(编辑:逍遥客)

特此声明:
1.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2. 请文章来源方确保投稿文章内容及其附属图片无版权争议问题,如发生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文章来源方自负相关法律责任。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内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