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部2020年9月25日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中提到,截至2019年底,我国碳强度较2005年降低约48.1%,提前完成我国对外承诺的到2020年目标。
“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是我国接下来的碳减排目标。据了解,要完成“2030年前碳排放达到峰值”,2030年碳强度较2005年下降60%—65%。
近年来的高度重视,让我国在碳减排上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主要表现在碳市场的建设、工业、交通等领域碳排放的推进。
从碳市场的建设来看。生态环境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建设全国碳市场是利用市场机制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一项重大制度创新。2017 年,国家发改委发布《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方案(发电行业)》,标志着全国碳市场的正式启动。
目前已有北京、天津、上海、重庆、深圳、广东、湖北和福建7大试点,到2019 年碳市场共分配配额11.66 亿吨;完成线上配额交易量2 187 万吨,达成交易额7.73 亿元;成交均价为35.39 元/吨。
正准备启动首个排放权交易计划,预期全国碳市场将在2020—2021年完成发电行业碳市场首单交易。
从工业领域领域来看。2020年3月份,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组织召开《钢铁行业、企业碳减排发展报告及技术指南研究》、《钢铁行业深度减排研究》、《碳市场机制对钢铁企业竞争力影响分析》,推动钢铁行业全国统一碳市场建设、加快实现国家减碳目标。
时隔不久,6月22日中国水性涂料产业战略联盟发布《中国涂料行业应对气候变化碳减排行动计划指南》,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抓住信息科技更新换代和新材料迅猛发展的难得机遇,大力发展新型绿色涂料产品。
业内认为,工业部门碳排放占比超过80%,接下来水泥、钢铁等采掘、金属工业排放占比将逐步加大,不容忽视。
碳排放占比较多的其次为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在这一领域,我国聚焦排放量较大、增量较快的汽车行业,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数据显示,2010年-2019年期间,我国乘用车单车平均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量(中国乘用车单车生命周期单位行驶里程碳排放的平均值)逐年递减,由243.6gCO2e/km减少至212.2gCO2e/km。
但碳减排仍有很长的路要走。对此,很多车企都明确提出了各自实现“碳中和”或“零排放”的时间表,将在产品开发、自身运营和供应链中实现脱碳。
在2030和2060的目标加持,我国碳减排在上述取得成绩的基础上,将跨入新阶段。有抓夹指出,碳减排主要依赖于生产技术的升级换代;另有人提出,新的碳减排阶段下,实现我国减排目标的关键因素已由效率提升逐渐走向结构升级,尤其要注重能源消费结构优化和工艺技术改进。
特此声明:
1.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2. 请文章来源方确保投稿文章内容及其附属图片无版权争议问题,如发生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文章来源方自负相关法律责任。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内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