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环联网  邮箱
智能模糊搜索

智能模糊搜索

仅搜索标题

给城市一个强健的“肾” ——城市污水处理补短板的观察与思考

分类:行业热点 > 污水处理    发布时间:2020年9月27日 22:14    作者:中国环联公众号    文章来源:中国环联公众号


图片来源:本报图片库全国科技周上展示的污水处理设施

为给城市的“肾”和“毛细血管”号脉问诊,确保其健康运行,日前,国家发改委、住建部联合印发《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补短板强弱项实施方案》,明确到2023年,县级及以上城市设施能力要基本满足生活污水处理需求。
短板弱项在哪里?

近年来,在政策推动下,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能力建设取得显著成绩。数据显示,2019年城市和县城污水处理能力超过2.1亿立方米/日,污水管网长度达57万公里,但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仍存在较多短板弱项,与实现美丽中国和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

“《实施方案》旨在加快补齐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短板弱项,解决城镇生活污水收集和处理发展不均衡、不充分的矛盾。”工业和信息化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中心能源资源环境研究所所长毛涛告诉记者,现有的城镇污水处理厂还无法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比如,部分城市尚无污水处理厂;部分城市污水处理能力不足;部分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缺乏前瞻性等。

毛涛表示,目前还有一些城镇污水收集管网建设滞后。比如,部分收集管网与污水处理厂不配套;部分支线管网和出户管的连接存在混错接、漏接、老旧破损等;信息系统建设滞后,缺乏对城市污水处理全流程监控,绝大多数城市尚未建立生活污水收集管网信息化管理平台、污水收集处理设施智能化管理平台等。

E20研究院执行院长薛涛表示,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补短板强弱项主要体现厂、网、污泥三大块。虽然部分污水处理厂处理率号称达到90%以上,但实际上污水收集处理率很低。目前,污泥处理主要采用干化填埋方式,但填埋场不足;采用焚烧方式,费用较为昂贵。此外,污水收集管网缺失,以及老旧破损和混接错接广泛存在,没能将污水真正送入污水处理厂,也没有实现污水与河水、雨水分流。

中规院(北京)规划设计公司生态市政院院长王家卓表示,目前一些新建污水处理厂建成不久就出现满负荷运行的问题。比如,2018年,全国城市和县城污水处理厂运行负荷率平均为85%,其中6-9月负荷率平均为90%,部分污水处理厂甚至出现超负荷现象。
如何补齐和强化?

如何解决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短板弱项?《实施方案》提出,要强化城镇污水处理厂弱项、补齐城镇污水收集管网短板、加快推进污泥无害化处置和资源化利用、推动信息系统建设四大主要任务。

薛涛表示,管网是补短板的重中之重,加快补齐管网的“毛细血管”,并大力推进清污分流、管网更新修复和混错接改造。“发挥分流制管网的作用,就需要加大对海绵城市的投资建设力度”。

王家卓也认为,各地应因地制宜采取溢流口改造、截流井改造、破损修补、管材更换、增设调蓄设施等工程措施,对现有雨污合流管网开展改造,降低合流制管网溢流污染。同时,强化对城市污水管网养护、检测等工作。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起到提质增效的目的,才能让城市污水管网收集的是“污水”,污水处理厂处理的是“污水”。

“补齐和强化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领域的短板和弱项是一项系统工程。”毛涛表示,地方政府应在城市建设规划中,加强对城镇水污染处理设施建设的支持,一些大中型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规模可适度超前,以提升污水处理能力。同时,需要加强对污水收集处理、资源化利用和污泥处理处置全流程监督管理。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污水处理的产物,污泥是污水处理的“最后一公里”,也是污水处理的一大难点,如何啃下这一“硬骨头”?《实施方案》提出,应积极推进污泥无害化资源化处理处置,全面推进污泥处理处置设施建设,污泥处理设施建设要纳入规划;限制未经脱水处理达标的污泥填埋,重点地区压减污泥填埋规模;鼓励采用“生物质利用 焚烧”的处置模式,将焚烧灰渣用作建材原料;推广无害化、减量化处理后的污泥用于土地利用。
资金从何而来?

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补短板强弱项离不开资金支持,资金从何而来?

“要彻底解决网管问题,至少需要10万亿元;要彻底解决污泥问题,需要1000亿-2000亿元。”薛涛说,“一方面,政府部门应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另一方面,要吸引金融机构和社会资本的投入。”

毛涛建议,优化污水处理费、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运营服务费等的征收和使用,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招标等市场化方式,完善污水处理收费体系。同时,应用好信托、债券、信贷等方式,引导资本快速进入该领域。

《实施方案》也提出,各地要设计多元化的财政性资金投入保障机制,在中期财政规划、年度计划中安排建设资金,加大地方政府专项债支持力度,确保项目资金来源可靠、规模充足。同时,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规范有序推广PPP模式,引导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建设运营。

来源 |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作者 | 叶伟
校对 | 王越

特此声明:
1.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2. 请文章来源方确保投稿文章内容及其附属图片无版权争议问题,如发生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文章来源方自负相关法律责任。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内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