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14日,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的意见》(国发〔2020〕15号)。
意见指出,要加快形成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
环境卫生,与城市清洁的关系密不可分,其涉及到公共卫生设施、生活垃圾处理、污水处理,以及环卫服务等各个方面。
就基础建设而言,意见明确指出要全面推进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建立健全环境卫生管理长效机制,补齐公共卫生环境短板。还提到,推进村庄清洁行动,深入持久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加强大气、水、土壤污染治理,严格实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严厉打击违法排污行为。
不仅如此,意见提出,逐步建立环境与健康调查、监测和风险评估制度,定期开展城乡环境卫生状况评价。
实际上,垃圾处理和污水处理也在城乡基建补短板的行列中,从收集、运输到末端处置,都需要更完善的体系和更因地制宜的设施建设。另外,意见中还指出了环境卫生宣传,绿色理念引导等内容。
意见提出,要做好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通过政策鼓励、宣传教育等,引导群众主动参与垃圾分类。同时,完善农村垃圾收运处置体系,推进农药化肥减量增效、农膜回收利用、畜禽粪污和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完善医疗废物和污水处理。
污水方面,意见也要求因地制宜加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确保污水不乱排。另一方面就是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意见明确,善水源保护、自来水生产、安全供水全过程监管体系,加强对饮用水水源、水厂供水和用水点的水质监测。
还值得强调的是厕所革命。
意见从4个场景入手,要求扎实推进农村户用卫生厕所建设改造,推进学校厕所改造建设,深入推进旅游厕所提档升级,大力开展农贸市场、医疗卫生机构、客运站等重点公共场所厕所环境整治,全面推进厕所革命。
在倡导绿色生活方式上,科普进村、进社区、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家庭,不漏掉任何一个宣传机会。意见倡导形成文明卫生习惯,强化落实个人公共卫生责任,实现自主自律的健康生活。
如开展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创建,倡导珍惜水、电等资源能源,加快构建绿色低碳交通体系,推动塑料产品替代和限制使用,解决过度包装问题等,都是一些目前矛盾较为突出的点。
相关资料下载:国务院关于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的意见.pdf
特此声明:
1.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2. 请文章来源方确保投稿文章内容及其附属图片无版权争议问题,如发生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文章来源方自负相关法律责任。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内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