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开展土壤状况详查,查清土壤环境质量状况。以农用地和重点行业企业用地为重点,2018年底前,查明农用地土壤污染面积、分布及其对农产品质量的影响。2020年底前,掌握州内重点行业企业用地中的污染地块分布,评价其环境风险情况。建设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网络,2020 年底前,建成全州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网络,实现全州各县市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点位全覆盖。
二是加强农用地保护与安全利用。在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基础上,按照污染程度将农用地划为优先保护、安全利用和严格管控等3个类别,实施分类管理;对优先保护类耕地实施严格保护,对安全利用类耕地采取农艺调控、替代种植和土壤改良等措施,对严格管控类耕地实施退耕还林或种植结构调整;加强林地园地草地土壤环境管理。
三是严格建设用地风险管控。分用途明确管理措施;继续强化建设用地征收、收回、收购以及转让、改变用途等环节环境监管;严格用地准入。
四是严控新增土壤污染。强化空间布局管控,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加强未利用地环境管理;防范建设用地新增污染。
五是强化污染源管控。严控工矿污染;全面整治历史遗留尾矿库;加强涉重金属行业污染防控;加强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推进工业固废综合利用和安全处置;控制农业污染。
六是开展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明确治理与修复重点,以拟开发建设居住、商业、学校、医疗和养老机构等项目的污染地块为重点,开展治理与修复;强化工程监管,落实土壤污染治理修复责任。(污防科)
来源:云南低碳经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