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顶层设计到地方实施,从组织保障到科普宣传,从体系建设到技术支撑,试点工作取得阶段性进展,为全国范围内次第推动“无废城市”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
2020年,生态环境部等18个单位发布《“无废城市”建设试点2020年工作计划》,各成员单位还从政策、技术和资金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如农业农村部安排中央资金支持“无废城市”试点地区畜牧大县开展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国家邮政局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要点中要求试点城市全面推进邮件快件包装绿色治理。国家开发银行给予徐州循环产业园项目45.7亿元和雄安垃圾处理中心项目23.5亿元政策性贷款。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活垃圾分类和焚烧处理、塑料污染治理等重要批示指示精神,生态环境部还要求试点城市将相关任务纳入试点工作协同推进。
在技术方面,《“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先进适用技术汇编》(第一批)已经发布,包括24项危废处置技术、10项工业固废处置技术、7项农业固废处置技术、31项生活固废处置技术和2项信息管理技术,如废矿物油、水泥窑协同处置、医疗废物、含砷重金属、废电路板电子元器件、尾矿、有色金属冶炼渣、废轮胎、报废汽车、生物质秸秆、畜禽养殖粪污、城乡混合有机垃圾、沿海餐厨垃圾、建筑垃圾、铝塑/纸塑复合包装等,基本覆盖全领域主要环节。
2020年,“无废城市”建设“11+5”试点进入攻坚期。2020年9月12—13日,生态环境部在浙江省绍兴市组织召开全国“无废城市”建设试点推进会,交流各试点城市和地区工作进展,研究部署下一阶段工作,谋篇布局“十四五”,推动固废领域深化改革。
工业固废以还历史欠账为重点,促进高质量发展
以工业为主导产业的试点城市,主要以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为重点,为推动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零增长探索路径。
包头市通过制定出台工业固废政策及技术标准,探索利用大宗工业固体废物开展废弃矿山生态环境治理修复,加快东方希望包头稀土铝业有限责任公司粉煤灰、杨圪塄煤矿治理等生态修复项目试点,不断提升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水平。
铜陵市重点探索废石和尾矿回填采空区的有效途径。铜矿采选—冶炼生命周期评价,井下矸石综合利用、阳极泥综合利用、有色金属二次资源回收等项目建成投运。制定《废弃露采坑一般工业固废处置与生态修复技术规范》,利用一般工业固体废物Ⅰ类固废填充原五星石料厂的废弃采坑,实现区域生态系统重建、改善矿区的生态环境、恢复矿山所在区域土地功能的目标,为国内“以废治废”、固体废物生态化利用探索出一条新路子。
绍兴市推动集聚与技改、集聚与投入、集聚与提档“三结合”。34家印染企业集群成5个组团,全部签约落户并开工建设,剩余13家选择兼并重组、转型和征收退出方式;化工企业依据国家相关要求、专业机构评估、企业实际产能等制定“一企一策”,确立了提升路径,21家企业签订了落户协议。跨区域集聚,可腾退印染化工企业用地6000余亩(400余公顷),减少日污水排放量13.6万吨。
深圳市狠抓绿色供应链制造体系建设,清理淘汰低端落后企业601家,完成强制清洁生产与自愿清洁生产审核企业280家,建设24家国家级绿色工厂,完成4个绿色供应链认定和55个绿色产品认证,培育6家第三方绿色制造咨询服务机构,实现固废源头减量329吨/天。
以秸秆综合利用为重点,促进农业有机废物处理利用
以农业为主导产业的试点城市将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与美丽乡村建设、现代农业融合起来,实现多赢。
徐州市将秸秆收储利用体系建设与农村土地流转、新农村规划建设、农村产业经济发展融合起来,优先保障设施用地。按照3R原则,以秸秆综合利用为纽带,构建农业循环经济模式;集中收运500多家养殖户畜禽粪便,用于生产沼气,通过沼气工程消纳处理畜禽粪污和植物秸秆;未来还将吸收更多养殖户参与,让更多的畜禽养殖户实现“近零排放”,实现农业废弃物高值循环利用。
许昌市积极推广农牧结合的生态养殖模式,初步形成“畜禽粪污—有机肥—农田”循环发展链条。光泽县也已形成从肉鸡饲养加工到宰杀废弃物利用的全链条生产模式。
铜陵市依托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农民经纪人,建立了市场化、网络化秸秆收集储运体系,建成秸秆标准化收储站21个、堆放转运点115个;万华无醛生态秸秆板及绿色分布式大家居智造产业园(铜陵)项目建成投运,生物质替代燃料技术改造项目、畜禽粪污及秸秆沼气发电工程、秸秆综合利用生产木质素项目开工建设,将有效提高废弃物处理水平。
深圳以厨余垃圾生产高热值燃料。厨余垃圾,在生活垃圾总量中占比较高,也是垃圾分类处理中的难题之一。深圳市泽源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对污泥、高湿度固废浆化料经过药剂调理、脱水、负压低温干化、制粒等流程,并添加木屑、园林绿化废弃物、厨余浆料,经过3~4小时就能以污水原料制成发电用的高热值“燃料棒”。一吨含水量达80%的污泥,不仅能产出约300公斤“燃料棒”,相当于煤炭热值的50%,还可以避免废弃物的堆积成山。
威海市着力打造海洋生态立体养殖模式,同时,积极推动农业绿色生产、完善农业废弃物收储运体系、提高农业废弃物处置能力。
践行绿色生活方式,推动“无废细胞”建设
各试点单位积极创建“无废细胞”,并推动形成绿色生活方式。重庆、深圳、包头、铜陵、威海、绍兴、雄安新区、北京经开区、中新天津生态城等,制定了“无废”学校、小区、公园、商圈、饭店、景区、机关等“无废细胞”标准,自下而上推进“无废城市”建设。
北京经开区围绕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固体废物源头减量、资源化利用以及安全处置等领域,开展“无废城市细胞”建设工作,从每一个“细胞”的养成开始,打造“无废城市”。
三亚市推动从入岛到离岛的各环节全“无废”建设,打造面向国内外的“无废窗口”城市。作为首个加入WWF全球“净塑城市”倡议的城市,三亚结合“无废酒店”“无废旅游景区”、绿色社区、绿色校园等“无废细胞”建设,深入开展进校园、进社区、进景区、进企业等科普活动,宣传“限塑”知识。搭建海洋环保科普平台,部分超市商店、景区景点、医院、学校等重点行业和场所率先开展限塑减塑工作,使用或出售全生物降解塑料制品,以建设形成绿色生活和消费样板、“无废”旅游文化示范区和开放合作试验区。
瑞金市利用废弃矿山,建设红色实景演艺项目,发展红色教育培训和“无废城市”建设宣传教育基地,开创“红色旅游+矿山修复”新路径。
深圳从绿色快递抓起,印发《深圳市同城快递绿色包装管理指南(试行)》《深圳市同城快递绿色循环包装操作指引(试行)》,向快递公司发出绿色快递倡议。绿色快递,首先是提高绿色包装材料比例,使用更环保、更绿色的包装,淘汰重金属等超标包装物;鼓励企业使用新能源汽车,以降低碳排放量。其次是减量化,推广简约包装,贴电子运单后直接寄递,推广使用45毫米“瘦身胶带”,封装时按规范封装,避免层层缠绕。最后是可循环化,有效减少一次性编织袋的使用数量。实践中,顺丰推出“丰BOX”可循环可折叠包装箱;京东推广循环快递“青流箱”和生鲜保温周转箱;苏宁推出了可复用的冷链循环箱,明显提高了包装废物的回收率。
加强固废监管能力建设,提升风险防控水平
深圳市在疫情防控时期,开发医疗机构医疗废物APP和医疗废物监管APP,完善收运联单、异常预警、智能日报等手机处理功能。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图像识别及数据图谱等技术,实现对治疗医院、发热门诊、集中医学观察点等地医疗废物产生、收运、处置全过程闭环监管,全面提高环境风险防控能力。
重庆市与四川省建立危险废物跨省转移“白名单”和联合执法机制,在废铅蓄电池、废荧光灯管、废线路板3类危险废物利用处置方面,15家企业纳入了首批“白名单”。简化流程,提高效率效能,明确联动监管要求;一旦发现企业有违法违规等行为,及时通报,停止转移,并将企业守法情况纳入环境信用管理,确保危险废物管理规范。
绍兴市倾力打造“无废城市”信息化平台,集危险废物监督管理、移动电子联单、转移过程GIS及GPS监控、危废视频监控、预警中心、危废大数据分析决策等应用于一体,实现固体废物从“产生”到“处置”全过程监管;构建从产生、收集、贮存、运输到处置环节的全过程环境风险监测预警网络,为生态环境管理部门真实、细致、及时、动态地掌握危险废物的情况提供有力支撑,为领导决策提供科学支持。
北京经开区出台《危险废物分级豁免管理办法》,探索危险废物分级豁免管理模式。强化园区内危险废物产生者全过程责任。鼓励企业引入第三方,在工厂内部建造危险废物处理处置设施,实现危险废物就地自行处置。探索危险废物“点对点”利用机制,推动危险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