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南京大学牵头承担的“十三五”武进项目“武进港小流域工农业复合污染控制及水质改善技术集成与应用”课题,针对常规面源污染控制技术在雨季时难以快速截留水中的特征污染物,旱季低温条件下水生植物和微生物对污染物的削减作用减弱,导致收纳水体水质恶化的问题,以铁锰双金属氧化物对基质填料改性,接种锰氧化菌和硝化菌两种微生物,选取适用于本地气候、且耐旱耐涝的美人蕉等水生植物,研发了基于铁锰氧化物-水生植物强化生态法的复合面源污染控制技术。
该技术同步具有物理截留、化学吸附、生物转化和植物吸收的功能,实现了重金属、农药、氮磷等污染物在旱雨双季能够稳定去除,且适用范围广,可应用于生态沟渠、人工湿地等多种场景和工程措施。
课题依托“戴溪二期”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开展了1500亩的工程示范,实现了示范区域内SS、氨氮和总磷削减率从建设前的21.7%、41.1%和32.0%,分别提升到64.0%、88.6%和76.1%,对东洋岸河小流域氨氮和总磷削减量分别达到1.24吨/年和0.09吨/年。
工程示范强化了武进港东洋岸河小流域复合面源污染的控污能力,营造了良好的景观生态环境,提高了居民的幸福感,并被《武进新闻》等主流媒体进行了宣传报道,为武进港流域环境综合整治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撑。

厂村融合复合污染高效节能控制技术研发思路
原标题:厂村融合复合污染高效节能控制技术,支撑武进港水污染综合控制与治理
特此声明:
1.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2. 请文章来源方确保投稿文章内容及其附属图片无版权争议问题,如发生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文章来源方自负相关法律责任。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内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