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4月13日,生态环境部召开“十四五”生态环境监测规划编制领导小组会,听取规划编制进展情况汇报和各部门单位意见建议,研究部署下一步工作。生态环境部副部长叶民主持会议并讲话。
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十四五”生态环境监测规划基本思路和目标任务。根据规划,“十四五”时期,生态环境监测将重点在三个方面突破提升。
一是提升整体性,构建“大监测”格局
坚持政府主导、部门协同、企业履责、社会参与、公众监督。积极履行主责部门职能,充分发挥相关部门优势,统筹协调推进监测站网衔接布局、技术方法集成统一、数据信息互联共享。厘清中央和地方事权,压实排污单位自行监测主体责任,有序引导和规范社会力量参与监测服务。
二是提升系统性,补齐“生态”短板
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着眼“提气降碳强生态、增水固土防风险”,统筹推进环境质量、生态质量、污染源监测与评价。重点完善生态质量指标体系和评价办法,加快形成天地一体化生态质量监测能力,全面支撑生态保护监管。
三是提升协同性,加快“高质量”转型
围绕“减污降碳”总要求,抓紧研究建立碳监测评估体系,结合常规监测网络统筹布局。紧扣精准、科学、依法治污,推进挥发性有机物、地下水、水生态调查监测预警和新污染物监测试点示范。提升长江、黄河等重点流域区域一体化监测能力,确保监测数据“真、准、全”。
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自然资源部、交通运输部、水利部、农业农村部、市场监管总局、中国气象局等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相关司局负责同志,部内相关司局和相关部属单位负责同志,以及规划编写组成员参加会议。
??原标题:生态环境部召开“十四五”生态环境监测规划编制领导小组会
特此声明:
1.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2. 请文章来源方确保投稿文章内容及其附属图片无版权争议问题,如发生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文章来源方自负相关法律责任。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内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