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专项管理办公室于2021年3月30日-31日,在北京组织开展了“京津冀地下水污染防治关键技术研究与工程示范”项目3项工程示范和1个平台的第三方评估。水专项管理办公室有关负责同志,京津冀标志性成果责任专家、有关行业专家,项目(课题)负责人、各工程示范(平台)负责人及技术骨干等近50人参加了评估。
专家组对工程示范进行了实地考查,听取了项目组的汇报,观看了工程示范(平台)建设视频,审阅了相关材料,评估后认为,4项工程示范(平台)均达到任务合同书要求,同意通过第三方评估。
通过项目实施,研发“典型回补区地下水污染风险防控”关键技术,依托南水北调来水调入密云水库调蓄工程开展技术示范,地下水回补量达1.735亿立方米,地下水水位抬升12.47米,改善了水源地及回补区周边地下水水质,提升了河道和周边生态环境,对于华北地区地下水超采区治理,具有重要的示范推广意义。
构建“京津冀地区地下水污染数字化监控平台”,实现地下水污染信息采集-监测数据接收-综合分析-图形输出-综合展示,支撑了平谷区、通州海绵城市地下水环境质量改善,提升了地下水环境管理综合能力,为“十四五”开展地下水污染监测信息化平台建设及运行管理提供重要借鉴。
“典型化工污染场地”和“典型填埋场污染场地”地下水污染防治2项工程示范,均大于1万m2,满足地下水特征污染物浓度减少不低于50%等考核要求。
技术成果支撑了天津东丽区华明简易垃圾填埋场垃圾、渗滤液及地下水污染治理,修复污染场地16万m2,对污染风险源进行全面控制,切实消除环境安全隐患,改善区域居民生活环境和周边生态环境,并推广应用于浙江乐青填埋场治理工程;技术成果入选《2020年国家先进污染防治技术目录(固体废物和土壤污染防治领域)》、生态环境部环保科技创新实用成果,获第十届中国技术市场协会金桥奖二等奖、全国优秀工程咨询成果奖三等奖。
原标题:水专项“京津冀地下水污染防治关键技术研究与工程示范”项目顺利通过工程示范第三方评估
特此声明:
1.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2. 请文章来源方确保投稿文章内容及其附属图片无版权争议问题,如发生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文章来源方自负相关法律责任。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内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