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现在所在的位置是泸州铬渣场地生态修复的工程现场,在我身后黑色防尘网所覆盖的是填埋区,里面填埋的是经过处理和修复的无污染土壤,据我了解在整片区域,包括我脚下所站的水泥地,下面都铺设了一层防渗膜,防渗膜和防尘网是为了确保在土壤修复的过程中不会对周围的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在泸州市铬渣场地生态修复工程场地内,负责施工的北京高能时代环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正在将最后一批生态修复的土壤转移至待检区。对铬渣污染的土地进行修复,当地村民期盼已久。
马潭区罗汉街道群丰村村民彭崇春表示:“治理了,对周边我们就好一些了。”
为解决群众的诉求,泸州长江经济开发区整合中央、省市各类专项资金和地方财政资金4500万,对原长江化工厂遗留的铬渣污染场地进行生态修复,并对治理区域内的60户住户进行整体搬迁。
北京高能时代环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区域经理郭威表示:“去年7月份进场施工,预计今年9月份完工,整个场地的面积是65亩地,处理土壤约6万方,现在整个工程主体工程已经完工。”
据了解,铬渣场地生态修复工程通过对污染的土壤经过破碎、筛分,加入稳定化、固化药剂,将土壤里有毒的迁移性较强的六价铬变成了稳定安全的三价铬,再将这些土壤进行填埋,生态封场绿化。铬渣场地进行生态修复既实现了生态效益,又实现了社会效益。
泸州长开区安全环保监管局局长王宗涛表示:“通过治理过后置换出的40亩安全用地,可以用于城市发展用地和长开区的产业发展用地。”
今年5月,泸州长开区启动了铬渣场地生态修复二期治理工程,将对周边更广泛的区域进行生态修复,整个工程预计投资2500万元,将于2018年的6月份全面完成。
为确保产业发展与生态环保协调同步,泸州长开区高度重视环保工作,加强了园区内项目建设监管,严格执行环保设施同时建设、同时施工、同时使用“三同时”要求,从源头上确保园区绿色、可持续发展。
泸州长开区安全环保监管局局长王宗涛表示:“从产业引进上要严格按照规划环评的要求,严格项目环评的准入关,我们要引进绿色、低碳、高效、环保的产业。”
来源:泸州网 作者:毛春林
特此声明:
1.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2. 请文章来源方确保投稿文章内容及其附属图片无版权争议问题,如发生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文章来源方自负相关法律责任。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内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