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的湖北“两会”上,湖北省将全面推进乡镇生活污水治理升级为省级战略,计划用两到三年时间,实现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
动真招出实效 打响乡镇污水治理“攻坚战”
随着村镇建设的持续推进,国内许多乡镇纷纷上马污水处理设施项目。然而,不容回避的是,“面子工程”陆续出现,不少地方甚至还出现了“厂子建好、污水照流”的现象,许多污水处理项目成为平添政绩而建设的“晒太阳”工程。
如何让“晒太阳”的尴尬不再重现,湖北省有关部门对此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信心。
去年年底至今年3月,湖北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组织专业力量,编制了《湖北省乡镇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指南》,为全省乡镇污水处理从设施规划设计、建设到运行管理,给出了一系列规范指引。同时,设计了由污水管网普及率、生活污水收集率、出厂水质综合达标率等7大指标构成的考核体系实施目标考核,做到“政府主导、市场运作、规划引领、厂网同步、建管一体、全程监管”。
“建设乡镇污水处理厂,必须系统性谋划,以县为单位,统筹规划,全域推进,未来逐步延伸到乡村。建设山区和平原地区的处理厂时,可针对具体情况灵活设计,做到科学选址、成本合理、工艺合适、水质达标,同时兼顾未来长远可持续运营,使这项民生工程真正发挥作用,为百姓谋福利。”日前,在湖北省乡镇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座谈会上,副省长曹广晶作出上述要求。同期,来自该省各市、州、县政府分管领导和乡镇生活污水治理工作专班负责人400余人参加培训,围绕“乡镇污水治理”、“PPP模式探索”等问题,进行了深入学习与交流。
动真招方能出实效。据了解,当前湖北省各乡镇治污工作正稳步推进,宜昌、荆州等地的乡镇污水治理工作已取得阶段性成效,并形成了工作机制创新的样本,如荆州所有乡镇采用“微信群”对污水治理进行实施监控。
乡镇污水治理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对各地贯彻落实政策、提升治污效率和水平均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此,湖北省成立了乡镇生活污水治理专家委员会,并确定首批专家113人,其专业涵盖城乡规划、环境工程、给排水、造价定额、施工监理、水质试验、水文地质、输变电工程、金融与投融资等,将对乡镇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提供咨询服务。
政府搭桥 乡镇“牵手”企业共治污水
长期以来,乡镇污水处理项目往往呈现出单个市县分兵作战的情况,由于建设项目散而小,很难吸引社会资本的关注。要打赢污水治理这场“下硬指标、啃硬骨头、出硬措施”的硬仗,必须转变思想,充分发挥民营企业的主力军作用,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当前与长远、传统与创新的关系,推动PPP工作不断取得新突破。
按照相关部署,湖北省今年将开工建设647个乡镇污水处理厂,对运行不达标的已建项目同步启动改造,到2019年形成设施完善、管网配套、在线监测、运行稳定的工作体系,总投资预计346.62亿元。全部建成后,每年运营费用约为6.2亿元。
为全面实施运用PPP模式推进乡镇生活污水治理、促进市场主体与地方政府有效对接、加快推进乡镇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日前,由湖北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发展改革委、财政厅联合举办的全省乡镇生活污水治理PPP项目对接会在武汉顺利举行。
“当前,社会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公共设施领域建设正迎来极为难得的黄金机遇期。做好PPP工作,既有利于激发市场活力、扩大有效投资、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又有利于改善政府治理、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公共服务供给质量和效率。”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厅长李昌海指出。
据了解,这是湖北省省级层面第一次举办如此大规模的乡镇污水治理PPP项目对接会,也让乡镇污水处理项目成为各级地方政府与相关企业手中的“香饽饽”。
对接会上,来自黄冈市罗田县、荆州市江陵县、宜昌市五峰县等11个市县,分别介绍了本地乡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概况、建设规模、投资规模、拟采用的融资建设运营模式、项目实施机构、政府支持政策等情况。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加快建成一批PPP项目,以此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增强政府和社会资本方合作的信心,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湖北PPP事业。
据了解,此次活动吸引了国内从事乡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的百余家优质企业参会。对接活动的成功举办,为湖北省乡镇污水治理搭建了一个政府和社会资本加强合作的平台,未来在双赢发展目标的指引下,湖北乡镇污水处理工程建设效率和管理水平将得到全面提升。
先行先试 以PPP模式探索治污“新路径”
“城乡供排水一体化”模式,是未来水务发展大势所趋,目前在经济发展较快、城镇化率较高的沿海地区已经广泛开展。湖北省发改委、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已于近日联合下发通知,确定仙桃及潜江等11个市、县作为试点,运用PPP模式推进城乡供排水一体化建设。
湖北省发改委此前提供的资料显示,试点工作主要包括“三个一体化”:城市和乡镇一体化,以县市为单位,尽量整合全区域资源体系,统一规划立项,由一个主体负责建设和运营,提高城乡供排水的系统性、协调性、共享性和经济性;供排水一体化,整合供水和排水设施,由社会资本方进行统一规划、建设、运营和监管,提高服务质量及资源利用效率,降低成本;存量和增量一体化。
业内专家指出,以PPP模式推进城乡供排水一体化建设不仅能够破解农村饮水和污水处理单打独斗的难题,还能改善当地供水服务、减轻政府公共财政压力。
“成为首批试点地区的分别为仙桃市、潜江市、长阳县、房县、钟祥市、京山县、广水市、团风县、赤壁市、建始县及来凤县。”湖北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相关负责人表示,以11个市县“先行先试”的方式,开展运用PPP模式推进城乡供排水一体化建设工作,将在推动试点地区率先建成功能完善、规模适度、覆盖城乡、管理先进的供排水一体化服务体系的同时,探索出一条乡镇污水治理的新路径。
据悉,湖北省住房城乡建设厅还将对试点地区倾斜安排乡镇污水专项债券。湖北省发改委将在编制2017年中央预算内项目前期费使用方案时,对上述市、县予以明显倾斜;同时在安排下一年度省预算内项目补助时,对落地较快的市、县予以重点考虑。
本报记者 柯善北 通讯员 魏莱 王晶
特此声明:
1.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2. 请文章来源方确保投稿文章内容及其附属图片无版权争议问题,如发生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文章来源方自负相关法律责任。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内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