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5日,国家电网发布《国家电网有限公司2021环境保护报告》。
长久以来,国家电网利用自主知识产权的特高压输电技术,为保障电力供应、促进清洁能源发展、改善环境、提升电网安全水平等方面贡献力量。报告指出,截至2020年底,累计建成投运14交12直特高压输电工程,在建3直特高压输电工程;在运在建29项特高压输电工程,线路长度达到4.1万千米;变电(换流)容量超过4.4亿千伏安(千瓦),累计送电超过1.6万亿千瓦时。
为避免输变工程建设过程中造成的水土流失问题,国家电网采取相应措施:
工程措施:采取边坡防护措施来防止雨水和山洪的冲刷,采用高低腿设计和掏挖、灌注桩工艺来减少扰动面积和挖填土石方量;
临时措施:采取表土剥离及保护、临时苫盖及铺垫等措施来为植被恢复提供条件;
在线监测:国家电网应用水土保持在线监测系统,实时监测环境数据,出现异常情况可及时预警。
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国家电网加强对六氟化硫的管控。“十三五”期间,国家电网累计回收六氟化硫气体583吨,这个数据相当于减排CO21393万吨。
同时,在声环境方面,2017年至2020年,国家电网完成变电站(换流站)噪声治理242座,共投入治理资金34943.76万元;2015年至2020年,共计完成变电站(换流站)噪声监测37073座。
在控制电磁环境影响方面,国家电网从输电线路优化设计、敏感目标防护、利用植物屏蔽等方面采取措施,有效控制输电线路周围的电场、磁场水平。
在科研和新技术推广方面,国家电网建成4个试验基地,建设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级野外观测站、6个省级实验室,命名6个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实验室和7个科技攻关团队。“十三五”期间累计投入环境保护科研资金74698万元,开展环境保护科学研究300项。
国家电网还主动加强与各级生态环境和水行政主管部门沟通交流,积极为生态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相关政策和标准制修订建言献策。参与了《电磁环境控制限值》、《直流输电工程合成电场限值及其监测方法》、《输变电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技术要求》等输变电环境保护标准制修订。
面向未来,国家电网也始终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将继续就强化资源节约、控制环境影响、应对气候变化、推动创新实践等方面制定目标工作。比如采用螺旋锚、岩石锚杆为基础的线路杆塔,降低混凝土用量50%以上;加强六氟化硫气体回收处理和循环利用,回收率保持在96.5%以上;严格控制输变电设施的电磁与声环境影响,推进电网废弃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推广运用卫星遥感和无人机航拍等技术手段,加强施工期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监督管理等。
特此声明:
1.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2. 请文章来源方确保投稿文章内容及其附属图片无版权争议问题,如发生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文章来源方自负相关法律责任。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内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