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环联网  邮箱
智能模糊搜索

智能模糊搜索

仅搜索标题

上海入选国家综合试点城市 启动大气温室气体监测

分类:行业热点 > 大气防治    发布时间:2021年10月13日 14:05    作者:    文章来源: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

  日前,生态环境部发布《碳监测评估试点工作方案》,在全国范围内选取上海等16个城市以及火电、钢铁、石油天然气等五个重点基础行业,开展温室气体试点监测,探索建立碳监测评估技术方法体系,形成业务化运行模式,总结经验做法,发挥示范效应,为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成效评估提供数据支撑。
 
  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大气温室气体及海洋碳汇监测试点类型,包括基础试点城市、综合试点城市和海洋试点城市三类。选取唐山、太原等主导风向稳定、大气混合度较好的中等城市作为基础试点城市,重点开展高精度CO₂和高精度CH₄的监测评估;选取盘锦、南通等作为海洋试点城市,开展盐沼、红树林、海草床、海藻养殖等一种或多种类型的监测评估;选取上海、杭州等大气流场多变、温室气体浓度空间分布差异明显的大型城市作为综合试点城市,重点开展高精度CO₂、高精度CH₄以及其他温室气体的监测评估。
 
  上海作为全国8个综合试点城市之一,重点开展地面大气主要温室气体浓度监测,探索自上而下的碳排放量反演方法,为城市碳排放量核算结果提供校验参考。对碳监测试点工作,市生态环境局领导高度重视,市环境监测中心积极行动,自今年3月起,就多次召开会议对碳监测试点工作进行研究部署;以大气室等重点科室为牵头部门,组建了碳监测技术团队,对标国家试点方案,服务上海双碳工作,推进资源整合与数据共享,编制《上海市碳监测工作实施方案》,并经过多轮专家论证初步形成征求意见稿。
 
  上海市碳监测工作实施方案紧密围绕双碳目标,规划于“十四五”期间构建全市温室气体综合监测体系,优先建立碳达峰试点监测能力,同时兼顾碳中和技术支撑能力基础设计,分阶段开展碳监测网络与核算技术支撑能力建设,同步建立健全方法标准、仪器规范、质控体系、卫星反演、碳源汇数值模拟等监测评估体系建设。2022年拟先行试点开展市区和郊区两个城市站点高精度温室气体浓度监测,联合气象局、高研院等科研单位已有的监测站点,结合无人机、走航、遥感和传感器技术的近地面二氧化碳和甲烷立体监测,初步建立基于“固定站点+无人机监测+卫星遥感”的多源大气环境温室气体浓度监测体系,跟踪评估大气中二氧化碳长期变化趋势。积极推进火电、钢铁、交通等重点行业温室气体排放监测,建立本地化高时空分辨率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研发全球、区域嵌套和双向耦合反演方法数值模式,依托碳卫星及高频近地面观测数据及典型区域生态碳通量监测,开发CO₂浓度和通量同化反演优化的算法,推进城市碳排放量核算结果校验。
 
  下一步,市环境监测中心将按照国家方案要求,进一步细化实施方案,全面推进试点监测工作,积极总结经验做法,为全国城市大气温室气体监测做好可推广、可应用、可示范的技术储备,为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提供有力支撑。
 
  原标题:上海入选国家综合试点城市,启动大气温室气体监测

特此声明:
1.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2. 请文章来源方确保投稿文章内容及其附属图片无版权争议问题,如发生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文章来源方自负相关法律责任。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内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