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榆林市采取有力措施,建设大气综合管控平台,依靠科技手段助力大气污染防治,做到大气治理精准管控,环境空气质量总体改善明显。2020年,榆林城区环境空气质量首次实现全面达标,圆满收官“十三五”。截至今年11月底,榆林空气质量综合指数3.72,较去年同期下降9.5%,改善幅度位居全省第二。
榆林市累计投入1.8亿元,建成大气综合管控平台。其中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87座和315个污染源高空瞭望点,不仅将监测范围延伸到乡镇和重点工业园区,还实现全市重点大气污染源的24小时无死角实时监控,构建了大气环境“空、天、地”一体化的监控体系。平台通过污染物雷达扫描系统、污染物组分监测系统、空气质量预报预测系统和污染源解析系统,结合污染源分布数据,可实时、精准追溯污染来源,对大气污染源进行精准管控。平台实行24小时值守和“闭环处理制度”,平台指挥调度中心任务派发与处置进行“双轨”运行,发现污染问题时通过网格化运行系统及时将任务下达至乡镇、街办和村一级,打通污染处置的“最后一公里”。同时向市环境综合支队移交执法任务,用强大的“环境执法力量”保障污染问题及时处置到位。
平台成为大气污染防治的“千里眼”,是榆林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利器之一。平台建成投运后,全市大气污染防治能力跨入西部地区前列,大气污染防治实现了向科技治污和精准治污的成功跨越。大气污染防治是一项持久战,不可能一蹴而就。榆林市将利用好平台助力蓝天保卫战,持续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坚决守护“榆林蓝”。
原标题:榆林市利用“千里眼”精准治理大气
特此声明:
1.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2. 请文章来源方确保投稿文章内容及其附属图片无版权争议问题,如发生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文章来源方自负相关法律责任。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内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