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环联网  邮箱
智能模糊搜索

智能模糊搜索

仅搜索标题

碳中和新风口出现!甲烷减排需先“摸清家底”,监测市场抢跑!

分类:行业热点 > 大气防治    发布时间:2021年12月17日 14:52    作者:    文章来源:环保在线整理

  资料显示,甲烷是目前人类活动排放出的第二大温室气体,仅次于二氧化碳,但其单位温室效应是二氧化碳的20多倍,主要来自化石燃料产业、废弃物处理及农牧业。此外,甲烷还参与形成“地面臭氧”,损害生态环境。
 
  同时,甲烷也是一种“短寿命”的气体,仅能在大气中存在10年。增温潜力巨大但寿命要比二氧化碳短得多,这就意味着,在当前气候紧急状态下,如能及时采取行动,甲烷减排可以让减缓温室效应更快看到成效。
 
  2021年11月13日,备受期待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六次缔约方大会(即“COP26”)尘埃落定。会议将甲烷减排作为重要议题,百余个国家同意在2030年前减少30%甲烷排放量的承诺。
 
  期间,《中美关于在21世纪20年代强化气候行动的格拉斯哥联合宣言》发布,强调“两国特别认识到,甲烷排放对于升温的显著影响,认为加大行动控制和减少甲烷排放是21世纪20年代的必要事项”。
 
  11月25日,在生态环境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有关负责人透露,“十四五”期间,我国将采取进一步的措施,结合相关规划和政策的制定和落实,推动控制甲烷排放行动,目前主要有五个方面的打算:开展研究、制定方案、加强监测体系建设、鼓励试点及推进国际合作。
 
  业内人士分析,目前我国针对甲烷减排的顶层设计尚未出台,做好数据统计、测算将是甲烷减排的核心基础。而且,我国公开发布的甲烷排放数据还停留在2014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气候变化第二次两年更新报告》,没有进行动态调整,数据的有效性也有影响。
 
  因此,要想做好甲烷减排,排放数据“普查”工作必须先行,查清数据也有利于推进甲烷源头减排和综合利用。
 
  目前在煤矿行业,由于高浓度部分的瓦斯燃烧价值高,已经基本上都被利用了,排放的主要是低浓度瓦斯。为此,还需要开发出更准确的监测系统,在企业积极性较低的情况,发挥政策的引导作用。
 
  在废弃物处理方面,控制废弃物中甲烷排放,可以从沼气着手,利用厌氧发酵工艺替代填埋,通过热电联产发电机中转化为电能和热能,接入电网、供暖管道等,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共赢。
 
  在农业领域,农业农村部发布的减排固碳十大技术模式中,就包含“稻田甲烷减排技术”与“反刍动物肠道甲烷减排技术”。
 
  上述生态环境部有关负责人还强调,国家层面将加快建立煤炭、油气、废弃物处理等领域甲烷减排的政策、技术和标准体系,推动重点设施甲烷排放数据收集和分析,开展重点区域、重点企业甲烷减排成效评估跟踪,不断提升甲烷排放的数据质量。

特此声明:
1.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2. 请文章来源方确保投稿文章内容及其附属图片无版权争议问题,如发生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文章来源方自负相关法律责任。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内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