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环联网  邮箱
智能模糊搜索

智能模糊搜索

仅搜索标题

专家观点 | 徐海云:厨余垃圾资源化利用认识误区

分类:环联生态 > 专家专栏    发布时间:2022年1月17日 10:50    作者:固废观察公众号    文章来源:


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徐海云围绕“厨余垃圾资源化利用认识误区”议题,从以下五个方面做了开放而深入的交流:


第一,厨余垃圾分类的初心;


第二,是否要把全部厨余分出来;


第三,盐分对厨余垃圾堆肥的影响;


第四,厨余垃圾厌氧发酵温室气体减排;


第五,我国厨余垃圾处理的现状。



厨余垃圾分类的初心



首先,我国垃圾分类工作将厨余垃圾分出来的目的是什么?显然是为了利用!下图是德国环境部发布的中文有机垃圾堆肥宣传手册,有兴趣的同仁可以在德国环境部网站上进行下载。


                           

我们为什么要把厨余垃圾分出来?生态的自然循环是要让它回到大地,变成肥料,我想这是很简单的道理。但为什么我这里说“不忘初心,始终难守”呢?主要原因在于,在国内没有看到几个真正能够实现让厨余垃圾回到大地的处理项目,我相信并不是说大家不想让厨余垃圾回到大地,而是从侧面更加说明了让厨余垃圾回到大地的过程中有很多的困难。


实际上,有机垃圾来源是多元的,厨余垃圾只是有机垃圾中的一种,其他的有机垃圾可能也面临与厨余垃圾相似的境地。前不久农业农村部刚刚发布的《关于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的意见》中提到,2019年,全国畜禽粪污产生量30.5亿吨。当然我们并不需要对这个数字过于纠结,相信这个数字并不是全部经过实际计量称重后统计出来的,若是说40亿吨也是有可能的。但是这里要强调的是,这个《意见》中提出的总体目标中包括,到“十四五”末,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80%以上。一方面说明当前的资源利用率尚未达到80%,而另一方面,即便达到80%,剩余的20%不能利用的畜禽粪污量也达到数亿吨。而当前厨余垃圾分出量仅是这一数字的零头。我们讲资源化利用也应考虑优先顺序,厨余垃圾的全部资源化利用多少有些浪漫主义。


2020年8月,总书记主持召开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其中提到,要推进环太湖地区城乡有机废弃物处理利用,形成配套保障措施,为长三角地区提供借鉴,为全国作出示范。我看到这个新闻非常振奋。首先讲话中涉及的是“城乡有机废弃物”,那么就不仅仅是考虑厨余垃圾,还有畜禽粪污以及其他的有机废弃物;另外讲话中说,为长三角提供借鉴,为全国做出示范,说明这件事目前还没有探索出好的模式,我认为这也是一个重要的信息和信号。


2020年,国家发改委、住建部、生态环境部三部门发布《城镇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理设施补短板强弱项实施方案》。其中提出,厨余垃圾资源化产品缺乏消纳途径的地区,厨余垃圾可纳入现有焚烧设施统筹处理。这就说明政策制定者们注意到,在一些地区已经出现了厨余垃圾分出来但没有办法利用的情况。


实际上,在全世界范围内比较,生活源、家庭源厨余垃圾及庭院垃圾(园林垃圾)堆肥利用量最大的国家是美国。美国在2018年垃圾堆肥处理总量达到2260万吨,其中90%都是园林垃圾。



下图是位于美国加州的生活垃圾填埋场,我去考察时发现都是很好的园林有机垃圾,结果在填埋场进行堆肥,堆完之后还在填埋场。



我在现场就问当地管理人员,已经形成这么好的肥料为什么还在填埋场填埋呢?得到的答案是:用不完。这种情况在美国很常见,尽管经过哥伦比亚大学教授的研究论证,认为虽然在填埋场但不算填埋处理,而统计为填埋场覆盖物,算作回收利用,但是这种现象其实说明,无论贴什么标签,只要没人用的就是垃圾,这个情况在全世界都是现实存在的。


虽然行业内都知道要资源化利用,但实际利用不了,就形成了“守不住初心就开始放纵”的结果。在厨余垃圾资源化利用,主流技术如厌氧消化、高温堆肥面临一系列的困难,比如成本的问题、肥料出路的问题等等。由此产生了一些奇怪的技术工艺,比如温度大于75度的超级微生物堆肥、超出想象的全分解技术、养虫等等。有人问我如何看待厨余垃圾养虫,我曾开玩笑说那就不需要养虫了,厨余垃圾喂猪不可以吗,猪吃得多,消化得快,还有历史,养成后猪肉直接做蛋白饲料不是更好?只要不回流到餐厨,也就不是所谓的“垃圾猪”了。这自然是玩笑,但这里要看到的本质是,在高成本、土地利用受到局限的情况下,我们希望用资源化来解决问题。另外还有分散和集中的问题,有人号称在阳台上就可以堆肥。德国的堆肥标准中明确,需要人均至少50平方米的花园面积的家庭才容许申请搞家庭堆肥,比较看我国有多少家庭具备这样的条件即人均花园面积50平方米以上?

 

有多少吃多少:是否要把全部厨余垃圾分出来?



今天我要分享的第二个问题是,是不是生活垃圾中有多少厨余垃圾就要分出来多少呢?  


首先来看,我国的上海市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在2020年底每日分出的家庭厨余垃圾量达到近1万吨,是中国第一,全球第一。对比欧洲大陆最大的城市-巴黎,据数据统计,巴黎主城区2019年全年分类收集厨余垃圾总量7344吨,其中还包含了单位食堂、宾馆、饭店的餐厨垃圾。也就是说在厨余垃圾分类这个问题上可谓是:上海一日,巴黎一年。


再来做另外一组对比,我国的台湾省厨余垃圾分出量也相对较大,经过18年左右的发展,在2019年达到1300吨/日。北京施行了一年垃圾分类,目前就已经实现了厨余垃圾分出利昂4000吨/日。仅从数字来看,北京一年的成果就超过了台湾18年,可以说进步很大。但是行业内仍有一种声音,称北京还有进步的空间。


大家都知道,德国厨余垃圾分类处理在发达国家中是相对比较好的。在德国,经过长达30年的发展,生活垃圾组分变化显示,其他垃圾中仍然有将近40%左右是厨余垃圾,当然这其中包括园林垃圾,但总体来看并不是我们想象中把所有厨余垃圾都分出来。可以看出即使是德国,也并不是将厨余垃圾全部分出来,分出来的只是其中一小部分。


再来看日本,日本也进行过很多探索。我们看到目前日本形成的模式是将家庭厨余垃圾归为可燃垃圾,主要原因在于没有地方进行利用。


盐分对厨余垃圾堆肥的影



堆肥的技术大家都有所了解,主要是高温堆肥和厌氧消化。这样的技术路线在全球都面临相同的问题,就是有机垃圾中的盐分限制问题。例如我国台湾省,将家庭厨余垃圾生熟分开,分为“养猪厨余”(熟)和“堆肥厨余”(生),当然在非洲猪瘟影响下,目前也已经禁止厨余垃圾养猪。生厨余堆肥的最终的结果就是实际堆肥处理量并不大,主要还是流向垃圾焚烧厂。


欧洲堆肥的标准中,钠离子、氯离子、电导率都是主要的参数指标,实际上也就是需要关注有机垃圾中盐的含量问题。目前我国尚未出台相关标准,但如果我们按照这个标准进行对比,可能国内所有堆肥以及厌氧技术的应用中,电导率这一项都很难达到欧洲标准。在美国加州的堆肥标准中也存在同样的问题。简单来说,因为我国厨余垃圾中含有盐分较高,使得堆肥的使用受到很大的限制。


总体来看,发达国家所搞的垃圾分类不是我们想象的样子。比如,美国纽约明确规定熟的不要;奥地利维也纳明确规定,熟的不要;德国杜塞尔多夫以及纽伦堡明确规定分类收集不包括熟的部分。由于这些地方的垃圾分类只收集生的厨余垃圾,实际收到的量就很少。发达国家特别是欧洲的规定中,厨余垃圾是7天甚至两周才收集一次,如果把所有厨余垃圾放在垃圾桶,卫生状况可想而知。

 

厨余垃圾厌氧发酵温室气体减排



目前国内从行业管理部门、学者到企业各方面都在讲生物质利用把厨余垃圾堆肥或厌氧可以减排温室气体,事实是这样吗?厨余垃圾分类、厌氧处理等方面做的较好的德国公布的数据显示,厌氧过程中至少有5%的甲烷逃逸到大气中。众所周知甲烷的温室气体效应是二氧化碳的的25倍至28倍。垃圾填埋过程中也产生甲烷气体,因此真正做到温室气体的减排,在固废领域首先要避免甲烷的排放,这也是用燃烧代替填埋的原因之一。


技术理论层面来看,有机垃圾的厌氧或堆肥确实可以做到温室气体的减排,但是现实过程中是这样吗?目前国内已经建设运营了众多有机垃圾厌氧或堆肥处理设施,是否有一个设施能够装置实现了温室气体减排,实际上现实是一回事,理论上是另一回事。


从欧盟提交给联合国的数据来看,厌氧消化实际是增加温室气体的排放。欧洲的专家既然了解这个现实,为何还要到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来建议要做有机垃圾的厌氧或堆肥呢?其实背后也有更深层次的原因,一方面发展中国家财政实力相对较弱,难以普遍负担高成本的垃圾焚烧发电。而另一方面在降污和减碳的双重压力下又切实需要减少有机垃圾的直接填埋。在这种复杂情况下,将有机垃圾分出一部分做厌氧或堆肥,实际还是能够达到一定减排的效果。下图中展示的是德国提交的温室气体排放清单中厌氧或堆肥工艺过程中,一吨有机垃圾处理排放的二氧化碳当量。

 


反观国内,行业内普遍宣传厨余垃圾分类后厌氧或堆肥可以达到温室气体减排。“不看广告看疗效”,希望国内可以针对实际建成运营的有机垃圾资源化处理设施进行碳排放核算,实事求是看待这个问题。

 

我国厨余垃圾处理的现状



我国的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大多配有有机物厌氧消化工艺,如渗滤液处理系统,且渗滤液处理的规模普遍接近垃圾处理规模的20-30%。实际上,渗滤液就是高浓度的有机物,而渗滤液处理系统实际就是采用厌氧工艺。现如今,我国垃圾焚烧发电行业发展迅猛,截至2020年底,我国垃圾焚烧发电处理规模已经超过了欧盟、日本、美国之和。如果我们将垃圾焚烧发电厂内的厌氧处理能力统计到有机垃圾厌氧能力中,那么我国有机垃圾厌氧处理能力将超过发达国家之和三倍以上。因此,可以看出我国的有机垃圾厌氧处理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已经是非常充分了。


上图是奥地利维也纳的一个垃圾焚烧发电厂。可以看到该焚烧厂的一端有一个厌氧消化装置,这个厌氧装置主要处理从家庭分出来的厨余垃圾。我国的垃圾焚烧发电厂都有渗滤液处理装置,且配置的比例远远大于图中焚烧发电厂。图中焚烧发电厂的焚烧能力是2100吨/日,其对应的厌氧处理能力仅是70吨/日。而国内2100吨/日的垃圾焚烧发电厂配的厌氧规模以垃圾处理规模的20%计也超过400吨/日。


现实来看,我国在垃圾焚烧过程中并非将有机物完全烧掉,其实在焚烧前已经经过了厌氧的过程,只是这个过程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与理解。回到我演讲的第一部分,如果有机垃圾处理的初心是为了让有机质回到土地利用,那么在当下无法回到土地利用的情况下,厨余垃圾究竟是焚烧处理更减排还是堆肥或厌氧更减排?基于我对国内诸多设施的考察,我的结论是焚烧处理无论在环境、经济各方面都更好。相比之下,经过厌氧或堆肥,沼气沼渣再次回到焚烧厂,实际是付出很多、获得很少,这种情况也是难以持久。

 

总结



总结起来很简单,厨余垃圾分类要不要分?要分,但也不能是有多少分多少,而是能用多少就分出来多少,应该从能够利用的环节来进行倒推。特别是目前在全球减碳要求的情况下,我们也需要科学地认识厌氧和堆肥对温室气体的减排影响。厌氧过程中本身就是在制造甲烷,填埋气体也可以发电,如果甲烷不能够充分利用,在这个过程中一定有一部分泄露,一定程度上也是有温室气体的排放。我国在前些年推动了一些小型沼气利用工程,有德国专家曾问中国实际利用了多少沼气?这个问题在我国是很难回答的。这样一来,虽说建了很多座沼气池,但是不知道实际用了多少沼气。


我的演讲就到这里,再次声明演讲仅代表个人观点,仅供参考,谢谢大家!


来源 | E20水网固废网
作者 | 徐海云
整理 | 李少甫

特此声明:
1.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2. 请文章来源方确保投稿文章内容及其附属图片无版权争议问题,如发生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文章来源方自负相关法律责任。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内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