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环联网  邮箱
智能模糊搜索

智能模糊搜索

仅搜索标题

温岭上演“膜法”秀 破解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难题

分类:行业热点 > 污水处理    发布时间:2017年9月29日 11:40    作者: 来源:浙江新闻客户端    文章来源:北极星固废网

走进温岭市滨海镇临江村,一个外观酷似集装箱的一体化设施伫立在田间地头,一旁的出水池中,经过“膜”过滤后的汩汩清水正顺着管道排往金清大港。近日,温岭市滨海区上演了一场“膜法”秀,将常用于饮用水处理领域的膜技术应用于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成为台州首创。

温岭金清大港滨海段,沿河分布着10个村,共设有30个污水处理终端。此前,农村生活污水经过生物处理后虽能达到浙江省农污水处理标准,但是水质并不理想。“去年金清大港的省控断面已经完成消劣,但一直存在着水质不稳和反复现象,农污水的排放成了影响消劣的重要因素。”滨海镇党委副书记林仙忠说。


以膜技术为核心的分散式农村污水处理设备

今年5月份,滨海镇在原有的生物处理基础上,从浙江利欧公司引进膜处理工艺,这项工艺以往常用于饮用水处理领域,此次应用于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在台州尚属首次。在首批试点临江村,每台设备的农污水日处理量可达40吨。

走进临江村,技术人员邓永斌正在对这一新型分散式农村污水处理设备进行检测维护。农污原水汇入污水处理终端后,将依次进入厌氧池、兼氧池、好氧池,最后再统一接入MBR膜池终端。“所谓的膜技术治水,简单来讲就是水质的净化处理主要依靠于膜组的过滤作用以及高效复合菌的分解作用。”邓永斌向记者展示了膜池内部结构,一根根白色丝条纤维膜两端连接着集水管组成了帘式膜组。“中空纤维膜上面布满了纳米级的小孔,污水经过纤维净水膜过滤,大分子有机物以及肉眼看不出见的虫卵、细菌等被截留至膜外。”


经过膜技术处理后的水可达准Ⅳ类

这台设备还可实现全程监控,设备的运行状况、水质数据等随时可查。从终端近十天的水质监测数据来看,临江试点的主要指标总磷和氨氮含量均低于IV类水标准限值。目前整个镇区平均出水水质可达到准Ⅳ类水。“以前农污水排入金清大港是个‘负担’,需要大量水体去中和。现在水质提升了,农污水排放反而起到了补水净化的效果。”膜技术治水的价值正在显现。

“膜技术用于饮用水处理成本较高,但如果只达到农村生活污水的净化标准,其成本是可控的。”林仙忠说,现在他们还在设备上集成了太阳能发电装置,发电直供终端处理设备运转,可进一步降低成本。该设备正在温岭金清大港滨海段沿线10个村陆续安装。9月底,31个终端将全部完成提升建设,进行为期一年的试点工作。


 来源:浙江新闻客户端

特此声明:
1.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2. 请文章来源方确保投稿文章内容及其附属图片无版权争议问题,如发生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文章来源方自负相关法律责任。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内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