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环联网  邮箱
智能模糊搜索

智能模糊搜索

仅搜索标题

乙方“负”3877万中标!建筑垃圾市场能有多暴利?

分类:产业市场 > 招标投标    发布时间:2022年4月26日 9:39    作者:    文章来源:环保圈 大海水

  什么!乙方“负”3877万中标?
 
  你没看错,题目上写的就是“负”3877万!也就是说,甲方发布项目,乙方承接后,不仅不会跟甲方要一分钱,还要“倒贴”近4千万给甲方,是不是很不可思议?
 
  大家都是环保圈里刨食儿的人,从来都是甲方给钱,乙方干活儿,甲方爸爸就是我们的金主,而且大家在投标的时候,都会在确保能中标的情况下,尽可能地将金额写得高一些,不赚白不赚嘛。试问,有谁见过将中标金额写成“负数”的?-3877万,这不是巨亏了么?
 
  这个奇葩的案例,就是不久前发布中标公告的重庆市长安三工厂片区城市更新(一期)拆除工程项目。中标人为山东鸿华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私企),中标金额约为“-3877.01万元”。更有意思的是,第二中标人和第三中标人的报价分别为-3708.18万元和-3517.51万元,也均为负数。
 

项目中标候选人公示。图片来源:重庆市公共资源交易网

 

  为什么这些投标报价会是负数,数额还这么高?这些投标人疯了吗?当然不是,因为建筑垃圾项目毕竟还是生意,而不是做公益。
 
  那为什么会出现投标报价是负数的情况?根本原因在于招标文件中一句话——“所有拆除的废料归中标人所有”。
 
  对此我们可以这样理解:中标人出钱、出人、出力,按照甲方规定完成拆除工作后,将拆除的各种废料销售后之所得,必然会远远大于付给甲方的金额。
 
  那么,大家可以猜想一下,中标人通过拆除、收集这些建筑垃圾,卖给相关废品回收企业,收益能有多大?如果以3877万元为基准数计算,是它的两倍、三倍、还是五、六倍?这实在是一个能让人浮想联翩的问题。
 
  此外,该项目虽然名为拆除工程项目,实际上却涉及到建筑垃圾上下游的各个相关产业,通过分析这个案例,足以让我们窥探建筑垃圾生意的冰山一角,以及我国不断增长的建筑垃圾市场背后所潜伏的无限价值。
 
  1 拆的不是垃圾,而是真金白银
 
  2022年2月23日,重庆中鹏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发布了长安三工厂片区城市更新(一期)拆除工程的招标公告。招标公告称,拆除总面积约168393.44平方米,弃渣总规模约168393.44平方米,合同金额约为约624.931086万元。
 

项目招标公告。图片来源:重庆市公共资源交易网

 

  招标文件写到,项目建设地点位于重庆市江北区鲤鱼池长安三工厂区,工期60日历天,缺陷责任期12个月。项目招标范围要求如下:
 
  本项目范围内的建筑物和构筑物整体拆除,场地内弃渣(含生活垃圾)外运,植物移栽,做到场地内无建构筑物的任何结构,所有拆除的废料归中标人所有,达到土地出让的规定要求……
 
  据企查查信息显示,重庆中鹏实业(集团)有限公司于2022年2月24日更名为重庆市江北区城市开发集团有限公司,100%控股股东为重庆市江北区国有资本运营管理集团有限公司,实控人为重庆市江北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可以看出,合同金额在招标文件时还是“估算600多万元”,可到了中标时,就摇身一变成了“-3877万元”。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变化?能让中标人不惜付出几千万都要取得拆除权,这拆除的废料到底有什么玄机?
 
  在拆迁公司的眼里,工地上遍地是宝。
 
  熟悉拆卸工程的人知道,拆下来的建筑垃圾中,钢筋属于比较值钱的部分,其次为门窗、木料、电表、砖头等。网上有一篇2019年发布的名为《拆迁施工400%的利润都有》的文章,提到过某工地一日的不完全流水收入:
 
  10月21日:电子表1700个×0.5元/个=850元,三相电表20个×2.5元/个=50元,黑电表290个×4.5元/个=1395元,地板砖2605个×1元/个=2605元,铁2.62吨×1750元/吨=4584元,塑料管402个×1.8元/个=723元,铁皮925个×1元/个=925元,铝线363公斤×1.5元/公斤=544元……
 
  笔者算了下,上述一日流水大概有1.17万元。一个拆迁工程少则1月,多则3月,以3个月为例计算,其收入就能有近百万元,应该说利润还是很丰厚的。
 
  以钢筋为例,我们可以通过长安三工厂片区项目估算一下,光是这一项拆出工程就能收入多少。根据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发布的相关城乡规划,可以看到长安三工厂片区修改前后的示意图。如下图所示,在修改前,该片区有约一半的区域为工业用地(褐色区域),另一半约为居住用地(黄色区域)。
 

图片来源: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招标文件附件中的《建构筑物明细表》显示,本次拆除共计26项内容,几乎全部为“新厂区冷却塔、三工厂空压站循环水系统水池、焊后储运链廊道”等工厂厂区构建及附近道路。可见,本次一期拆除的范围应该集中在该片区的工业用地内。
 
  在下面这个表中,笔者对《建构筑物明细表》进行了筛选,发现共有8项为钢筋混凝土或钢结构建筑,且都有明确数量。
 

拆除工程建构筑物明细表。图片来源:重庆市公共资源交易网

 

  网上一篇题为《拆迁公司自曝暴利链条,拆一个城中村可挣几百万》的文章显示,城中村每平方米可产生20公斤左右的钢筋,拆下的门框可卖5-6元/平方米。
 
  安通厂房网信息网上也有一篇相关帖子写道:因为影响结构钢筋平米用量的因素非常多,如:建筑的地理位置、建筑的总高与层高、建筑结构与平面布局、厂房的具体使用功能等。所以,厂房一平方需要钢筋量大约在每平方米15-40公斤左右:砖混结构的大约15公斤,排架结构的大约35公斤,框架结构的大约40公斤。
 
  还有熟悉内幕的网友反映,一个大型工地大约可以拆出300吨废钢筋。
 
  我们以上图中“SC6350焊接线至面漆线廊道(棚)”一项为例,按照厂房一平方米需要钢筋量大约在每平方米15-40公斤左右为基准,取中间值,假设该工地能拆出30公斤/平方米钢筋,可做以下推算:
 
  3300.50平方米×30公斤/平方米=99015公斤→99015公斤=198030斤→1 吨=2000 斤→198030斤÷2000 斤=99.015吨
 
  通过以上推算可以得出,该项大约能出99吨左右的钢筋(注意,我们这里的基数取了中间值,也就是说,该项的产出有可能会远高于99吨)。仅一项就能拆出约100吨钢筋,其他分项又能拆出多少吨钢筋?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算算。
 
  然后,新的问题又来了,这99吨钢筋,能卖多少钱呢?
 
  以4月24日的“扬州鸿蓝废钢价格行情”为例,直钢筋价格大约为3550 元/吨。
 

4月24日扬州鸿蓝废钢价格行情。图片来源:废钢资讯网

 

  99吨钢筋,总价大约就是35.145万元。
 
  有个成语叫“管中窥豹”,别看35万元不是特别多,可这只是该拆迁工程中的钢筋部分的一个单项而已,如果扩展到全部废旧钢筋,实际数值只能更多。再加上拆迁出来的其他废料,如门窗、木料、电表等,其中蕴含的价值更是无法估量。
 
  可见,建筑垃圾有时候其实是一个宝藏,名字虽然叫“垃圾”,但实际上则是实实在在的“真金白银”啊!
 
  通过这番计算,大家应该明白中标金额之所以是“负数”的原因了,究其原因还是因为里面的附加值太过诱人的缘故。其实类似的事情在环卫项目里也发生过,比如普通的环卫清扫保洁项目,中标价很低,甚至都无法与成本持平,但是因为中标后能取得该路段的广告权,照样会惹得一群企业竞标。
 
  2 建筑原材料暴涨,河砂价格10年涨了20倍
 
  事实上,建筑垃圾中绝不仅仅只有废旧钢筋一种“值钱货”。
 
  如果把拆迁工程叫做“建筑垃圾上游产业”,那么建筑垃圾下游产业(主要指拆除、修缮过程中所产生的渣土、弃土、弃料、淤泥及其他废弃物的资源利用)则涉及到了另一个庞大的再生产品家族。
 
  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再生”和前面提到的废钢回炉变成新的钢材还不太一样。废钢再生,生产出的还是钢。而渣土、弃土、弃料、淤泥等则会生产出全新的商品,如再生砖、再生混凝土、再生砂浆、再生墙板等。
 
  建筑原材料的暴涨,是近年来促使建筑垃圾市场行情上升的重要原因之一。以河砂为例,在上世纪80年代,河砂每吨大约是两三块钱,在2010年,河砂每吨大约是15元,而到2020年,全国各地河砂价格暴涨,国内部分地方河砂的价格涨到每吨两三百元,仅10年时间就涨了20倍,有些地方砂子甚至已经开始按斤卖了。
 
  正因为如此,人们才会把目光瞄向了建筑原料再生产品市场。
 
  建筑垃圾火了,除了市场方面的原因,还有政策方面的影响。
 
  从环境整治角度来讲,“建筑垃圾资源减量化”任务已经迫在眉睫。虽然目前我国还没有建立建筑垃圾的统计制度,但就我国建筑垃圾的产量应该在十亿吨数量级已达成共识。根据北京建筑大学副校长张大玉介绍,全国建筑垃圾年产生量约35亿吨。但是,如此宝藏,除少量用于工程回填和再生利用外,大部分仍简单堆放处理,利用率却不足5%。
 
  2021年7月,国家发改委印发《“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资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再生资源对原生资源的替代比例进一步提高,循环经济对资源安全的支撑保障作用进一步凸显,建筑垃圾综合利用率达到60%。
 
  之后,多地政府陆续出台了不少政策支持该市场的发展,尤其是今年上半年,发布量十分密集:
 
  2月14日,河北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支持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若干政策措施》,从完善政策措施、推进科技创新、加快建筑垃圾再生产品推广应用三个方面提出加强顶层设计、推进项目建设、推动社会资本参与等17条具体举措要求,进一步推进全省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工作。
 
  2月25日,《重庆市中心城区建筑垃圾专项规划(2021-2035年)》发布,提出到2035年底,重庆市中心城区工程垃圾、拆除垃圾、装修垃圾分类收集率达95%,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82%,综合利用率达85%,区级智能监管平台应用比例达100%。
 
  3月11日,国家《“十四五”住房和城乡建设科技发展规划》下发,其中“绿色建造技术”一项中指出,要开展全过程绿色低碳建造关键技术,建筑全寿命期垃圾减量化和资源化利用关键技术……
 
  3月17日,安徽省下发《2022年全省城市管理监督执法工作要点》指出,在建筑垃圾方面要抓紧建立健全建筑垃圾分类、处理及资源化利用体质机制,强化建筑垃圾污染环境防治工作,建立住房城乡建设等多部门的协同推进机制。
 
  3月21日,北京市《建筑垃圾再生产品应用技术规程》正式发布,从地方标准的层面规范了再生产品应用的技术要求,是国内首创,对北京市工程建设领域推广应用再生产品起到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3月29日,河北省发布的《河北省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技术导则(2022年版)》提出,建筑垃圾应从源头分类。在处理及利用环节,建筑垃圾物料进厂至再生产品出厂的各环节应配备计量装置,按进厂量和实际利用量分别计量和统计,并计算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进厂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利用率不应低于95%。
 
  3月28日,经深圳市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深圳经济特区绿色建筑条例》拟于7月1日起实施。《条例》指出,要大力推广应用绿色建材和建筑废弃物综合利用产品。大型公共建筑,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财政性资金参与投资建设的公共建筑应当优先采购和使用绿色建材以及建筑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和产品。
 
  3月25日,杭州市就《关于进一步规范建筑垃圾审批管理和执法工作的通知(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通知》中指出,要建立建筑垃圾“两审批两备案”管理制度,把建筑垃圾分为工程渣土、工程泥浆、工程垃圾、拆除垃圾和装修垃圾五大类进行统一审批备案、统一批后监管、统一平台管理。
 
  2个月内出台8个政策,涉及北京、河北、重庆、安徽、深圳、杭州等多个省市,数量之多、范围之广、力度之大,都十分罕见。市场价格走高+政策频出,正是这些因素推动着建筑垃圾市场日渐升温。
 
  当然,以上只是一些乐观、积极的因素。在现实中,建筑垃圾市场仍然存在一些“硬伤”:
 
  1、回收利用率低,监管机制不健全。
 
  虽然有些地区已经开始重视建筑垃圾消纳的问题,但仍有很多地方对此项内容不监管、不作为。建筑垃圾的运、存、放、消各个环节存在多头管理,而因为其本身的特殊性,往往涉及住建、交通、公安等多个部门,会因为缺乏统一规划,相互扯皮、推诿,导致建筑垃圾随意丢放,无人负责,无人监管。于是,建筑垃圾资源化工厂就会出现“原料”稀缺的情况。
 
  2、再生产品成本高,市场竞争力稍弱。
 
  目前,虽然部分地区出台文件鼓励社会投资建设项目使用建筑垃圾再生产品,但是由于工艺技术等原因,再生产品价格不一定优于普通产品,质量也有些参差不齐,导致其市场竞争力不强。
 
  3、建筑垃圾处理费偏低。
 
  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项目的收入有两个主要部分,一个是运输和处理价格,另一个是再生产品销售所得。而对于垃圾处置费而言,往往只有几元钱。比如今年3月开标的江苏东海县建筑垃圾资源利用PPP项目,综合处理单价为运费每吨5元,装修垃圾每吨3元。
 
  在再生产品价格保证不了的情况下,处理费的偏低,更加导致私企很难维持项目的运转。
 
  因此,据笔者观察,中标建筑垃圾项目的很多都是身肩民生责任的国企。比如去年5月,江苏省曾一日开标了3个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项目(淮安市中心城区项目、南京市高淳区拆迁项目、泰州市垃圾分类收集后端处理项目),中标人均为地方国企。
 
  总之,建筑垃圾是可以回收再利用,实现资源化、减量化处理的资源。但是和已经非常成熟的生活垃圾焚烧市场相比,我国的建筑垃圾市场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各方面都有待完善。
 
  不过,相信随着国家和地方相关政策的陆续出台和国家对环境保护的力度越来越大,这个市场未来一定是大有可为的。
 
  建筑垃圾,永不枯竭的“城市矿藏”!
 
  原标题:乙方“负”3877万中标!建筑垃圾市场能有多暴利?

特此声明:
1.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2. 请文章来源方确保投稿文章内容及其附属图片无版权争议问题,如发生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文章来源方自负相关法律责任。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内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