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环联网  邮箱
智能模糊搜索

智能模糊搜索

仅搜索标题

华为方良周:发展数字能源产业 共建低碳智能社会

分类:环联生态 > 企业发展    发布时间:2022年6月16日 8:02    作者:    文章来源:华为数字能源

  6月15日,华为数字能源副总裁方良周在华为伙伴暨开发者大会2022上发表了题为《发展数字能源产业 共建低碳智能社会》的主题演讲。
 
  低碳化和智能化是未来发展的两大必然趋势,基于此,华为数字能源提出了发展愿景:融合数字技术和电力电子技术,发展清洁能源与能源数字化,推动能源革命,共建绿色美好未来。
 
  方良周表示,华为数字能源发挥数字技术与电力电子技术这两大领域的优势,将瓦特技术、热技术、储能技术、云与AI技术等技术创新融合,聚焦清洁发电、能源数字化、绿色ICT能源基础设施、交通电动化、综合智慧能源等领域,携手产业伙伴共同为“碳中和”目标的早日实现贡献力量。
 
  智能光储:四大场景助力绿电惠及千家万户、千行百业
 
  在低碳化方面,华为数字能源全场景智能光储解决方案,其中包含四大场景:清洁能源基地场景、大型储能电站场景、家庭场景与工商业场景。
 
  针对清洁能源基地
 
  华为数字能源通过光储融合打造智能光储发电机,加速光伏成为新型电力系统中的主力能源。
 
  “2021年12月,我们通过实证测试,验证了智能光储发电机在弱电网环境下的表现,加速光伏从补充电到优质电到主力电。”方良周说。
 
  针对大型储能电站
 
  华为提供智能储能解决方案,通过“一包一优化、一簇一管理”解决电芯的不一致性带来的容量低、寿命短、运维难、风险高等痛点,实现更高放电(充放电量提升15%)、更优投资、极简运维、安全可靠。
 
  针对家庭场景
 
  华为提供家庭绿电“1+3+X”解决方案,即智能能源控制器+智能组件控制器、智能组串式储能、绿电云+智能用电生态,应对屋顶复杂多样与安全性两大挑战,实现更高发电效率、更优用电体验与更低用电成本,助力绿电进入千家万户。
 
  针对工商业场景
 
  华为紧随国家政策推出行业绿电1.0解决方案,通过一系列创新方案应对该场景发电量低、安全性堪忧、运维难等行业痛点,帮助客户实现更高收益、主动安全和智能运维,助力绿电进入千行百业。
 
  下一代数据中心:三大解决方案夯实智能社会底座
 
  在智能化方面,华为数字能源通过三大场景化解决方案解决当前萦绕在数据中心行业的四大挑战——能耗高、建设周期长、运维难、安全风险大。
 
  “一个1500柜、8MW数据中心运行10年,60%的支出是电费支出。一个1000机柜的数据中心,建设周期往往在18个月以上。”方良周介绍,今年5月,华为数字能源发布了下一代数据中心理念,即低碳共生、融合极简、自动驾驶、安全可靠,围绕这一理念推出三大场景化解决方案,分别是:大型数据中心解决方案、中小型数据中心解决方案和关键供电解决方案。
 
  针对大型数据中心场景,华为数字能源通过供电重构、温控重构、管理重构、架构重构,提升供电效率、节省占地面积的同时,PUE从 1.4降到1.2、运维效率提升35%、建设周期则从18个月缩短到6-9个月。
 
  其中,最新推出的电力模块3.0,从分散部件到融合供电,占地面积节省50%,交付时间从2个月到2个星期,供电链路的效率从94.5%到97.8%。“以一个1500柜、8MW数据中心为例,10年节省电费超过1500万元。”方良周说。
 
  针对中小型数据中心场景,则以金融机构分支网点、教育医疗海关税务、中小企业自建为主,通过“一模块一DC、一箱一DC、一排一DC、一柜一DC”模块化方案适配多场景,实现一站式快速部署。
 
  针对精密制造、交通、办公等关键供电场景,华为数字能源提供电力模块、中大型UPS、小型UPS、智能备电相关的供电解决方案,确保制造、交通等关键行业的安全可靠供电。
 
  合作伙伴策略:六大生态与“强基计划”共促产业发展
 
  大会上,方良周介绍了华为数字能源伙伴政策。该政策于2022年1月1日正式发布,包括被集成战略、六大生态与“363强基计划”。
 
  华为数字能源坚持被集成和渠道战略,大力发展能力型合作伙伴,携手合作伙伴,共同促进产业发展。
 
  具体来说,就是通过重塑秩序、聚焦渠道、使能和激励伙伴,构建销售伙伴、解决方案伙伴、服务伙伴、人才联盟、投融资伙伴、行业组织六大生态;通过“363强基计划”全面赋能合作伙伴,共同开拓市场、提升伙伴满意度。
 
  华为数字能源愿开放生态,携手全球合作伙伴,秉承与合作伙伴“开放、合作、共赢”的理念,共同助力产业发展、共建低碳智能社会。(注:原文有删改)
 
  原标题:华为方良周:发展数字能源产业 共建低碳智能社会

特此声明:
1.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2. 请文章来源方确保投稿文章内容及其附属图片无版权争议问题,如发生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文章来源方自负相关法律责任。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内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