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此前失联的6名人员,已确认不幸遇难
2、爆炸的源头,指向了“污泥干燥车间”
据“环保圈”统计,今年上半年,环保行业已经至少发生了13起事故,造成45人死亡,22人受伤。2月6日,安徽马鞍山市马钢炼铁总厂球团带式焙烧机脱硫脱硝系统灰斗底部突然开裂,脱硫灰大量涌出,造成4人死亡,1人重伤,1人轻伤。2月15日,上海外高桥电厂一锅炉布袋除尘器钢结构支撑件因老化、强度降低,支撑件连接部位断裂,发生坍塌,造成6人死亡。2月18日,江西九江赛得利(中国)纤维有限公司在开展污泥浓缩池清污作业过程中,发生一起中毒室息事故,造成2人死亡、2人受伤。3月14日,内蒙古包钢500万吨球团脱硫项目发生火灾,导致7人死亡。3月16日,广东佛山市三水区驿岗污水处理厂区级配套管网检测修复工程凤凰公园段发生一起作业人员在管井内淹溺的事故,造成1人死亡。3月19日,重庆荣昌区污水处理厂三期扩建工程厂外管网项目西南大学荣昌校区段污水井顶管施工过程中,2名人员进检查井作业时疑因有毒气体中毒昏迷,另1名人员下井救援时也中毒昏迷,3人经抢救无效死亡。4月9日,内蒙古二连浩特市市政雇佣5名工人到污水泵站清掏作业时发生中毒事故,导致4人死亡、1人受伤。4月17日,浙江余姚临山镇吉宏表面处理有限公司内一外包车间发生因操作工误操作导致的中毒事故,3名伤员因抢救无效死亡。5月17日,福建福州市红庙岭渗沥液厂新调节池发生爆燃,造成3人死亡、3人受伤。5月21日,宁夏平罗工业园区平罗县鑫庆活性炭有限责任公司发生火灾,着火物质为煤焦油储罐,致使2名工人死亡,3名工人受伤。6月4日,江西抚州市南城县生活垃圾填埋场进行清淤工作时发生一起中毒窒息事故,造成4人死亡。6月15日,四川资阳3名工人在污水处理池清淤时未佩戴防护器具,疑因吸入沼气导致昏迷,被送进医院重症监护室。6月16日,甘肃兰州新区秦川镇保家窑滨农科技有限公司污水处理车间发生爆炸,致8人受伤,6人死亡。粗略统计一下,今年上半年,环保行业至少已经发生了13起事故,造成45人死亡,22人受伤。对比来看,2021年全年,全国煤矿行业一共发生事故91起、死亡178人。折算下来,半年差不多就是45起事故,造成约89人死亡。也就是说,环保行业的事故数量已经接近以危险著称的煤矿行业的一半了。更何况,环保行业的收入水平还排在全社会倒数,拿着低于社会平均水平的工资,冒着高于社会平均水平的风险。有句俗话叫“赚着卖白菜的钱,操着卖白粉的心”,这真是环保行业的真实写照。首先,客观原因,主要是近几年行业发展太快,安全管理水平没有跟上。过去10年,是环保行业的“黄金十年”,整个行业都进入一个高速发展期,来自各行各业的“野蛮人”也纷纷跨界涌入。这么快的发展,这么多的野蛮人涌入,由此就带来了安全管理的漏洞。其次,主观原因,环保企业对安全问题还是没能引起足够的重视。记得有一次参加行业记者会,有媒体提问,环保行业的安全事故为啥这么多?一位大型国企的老总回答说,原因之一是现在信息越来越发达,“大事小事媒体都会进行报道”。言外之意,环保行业的事故以前也这么多,只不过媒体不报道,大家没重视。现在信息发达了,媒体报道了,所以大家才感觉事故数量多了。这样的态度,显然没有对安全事故引起足够的重视,难道说信息不发达,媒体不报道,安全事故就可以忽略不计了么?还有“环保圈”的读者曾经留言说,那些发生安全事故的大多都是“农民工”。不过,我想说的是,农民工也是人,也是上有老、下有小,也有家庭。谁让这些农民工在不清楚危险的情况下身处险境?这么做跟那些在唐山殴打女孩的流氓们有什么区别?从这种现象也可以看出,环保企业对于安全问题有多么不重视!就说今年6月,国家规定的“安全生产月”,环保行业就出了3起事故!6月4日,江西垃圾填埋场中毒窒息,4人死亡;6月15日,四川工人清理污水池未佩戴防护器具,3人昏迷;6月16日,甘肃污泥干燥车间又发生爆炸,6人死亡。就连“安全生产月”都能接二连三地发生事故,造成10人死亡,由此可见环保企业对于安全问题有多冷漠!江西省安委会也说了,江西这起事故发生在全国、全省“安全生产月”活动启动伊始,充分暴露出一些地方、部门和企业安全发展理念认识有差距,安全生产责任落实有短板,安全生产教育培训不深入,风险辨识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不到位等问题。记得以前参加环保企业的业绩发布会,又是请记者,又是请券商,搞得轰轰烈烈,热热闹闹的,生怕别人不知道。要是对于安全问题的重视,也能做得像业绩发布会这样,就好了。写到最后,突然有了个想法——能不能在中央生态环保督察中,加入对环保企业的安全督察。看看前不久的四川遂宁污泥案例,最后就受到了严厉的处罚。如果能在中央生态环保督察中,也加入对环保企业安全问题的督察,相信就一定能引起环保企业对安全问题的更高重视,让问题得到改善。真心希望每一位环保人都能“高高兴兴上班来,平平安安回家去”!
特此声明:
1.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2. 请文章来源方确保投稿文章内容及其附属图片无版权争议问题,如发生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文章来源方自负相关法律责任。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内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