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环联网  邮箱
智能模糊搜索

智能模糊搜索

仅搜索标题

探访|新疆乌市固废处理循环经济园:破解“垃圾围城”困境

分类:行业热点 > 固废处理    发布时间:2017年3月2日 16:19    作者::新疆日报    文章来源:北极星固废网

来源:新疆日报

 

北极星节能环保网讯:乌鲁木齐市生活垃圾填埋气体发电二期项目于2016年底并网发电,这意味着乌市生活垃圾填埋气体发电项目全部建成,该项目一年发电量可供1.6万户居民使用。让垃圾转化为电能,这只是乌市固体废弃物处置中心大浦沟固废处理循环经济产业园区的一个功能。这里不仅能处理垃圾,还能让垃圾变废为宝。近日,记者对这一园区进行了探访。

1 发电项目碳减排效益显著

一月中旬,记者来到距离市区18公里的乌鲁木齐市固体废弃物处置中心大浦沟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该填埋场已于2016年6月30日封场。站在填埋场最高处记者看到,整个填埋场是个狭长形状的凹地,在这里不仅闻不到垃圾腐败的臭味,也看不到垃圾填埋气体发电厂冒烟。填埋于此的垃圾上覆盖着一层HDPE防渗膜,一排排废旧轮胎压在膜上避免其被风刮起。每隔一段就有一个竖起来的管子即抽气井,这里就是垃圾填埋气体发电厂的原料所在地,129口抽气井如同人体的毛细血管一般,将垃圾发酵后产生的臭气抽取到填埋气体收集站后,通过一根直径400毫米的地埋管道,输送至百米外的发电厂预处理车间,除湿并提纯后的填埋气,经过发电机组燃烧驱动后最终变成了电。

                             

                                      

                                     

                                      

乌市固体废弃物处置中心宣传教育基地

据垃圾填埋气体发电厂运行班长谢朋军介绍,乌市生活垃圾填埋气体发电项目是全疆首个垃圾填埋气体发电项目,年发电量约为1500万千瓦时,可供1.6万户居民使用,年减排温室气体二氧化碳当量约10万吨,产生的余热可为中心园区1.85万平方米的建筑供暖,同时有效控制了有毒有害气体的排放。

据介绍,我国提出实现固体废弃物无害化、资源化、减量化作为控制固体废物污染的技术政策,目前对城市垃圾的处理,较为普遍的方式是焚烧、堆肥和填埋三种,新疆目前普遍采用填埋处置方式。

垃圾发电不是我们的主要目的,垃圾处理无害化才是第一位的。”乌市固体废弃物处置中心宣教科负责人汪东说,垃圾的资源化利用其实是围绕垃圾处理来展开的。乌市固体废弃物处置中心生活垃圾填埋场于2003年7月投入运行,这块140个标准足球场大小的垃圾填埋场,截至2016年6月30日共计处置生活垃圾961.41万吨,占全市生活垃圾处置总量的90%以上。由于垃圾的降解,其中的有机物在厌氧的情况下发酵会产生大量填埋气(主要成分为甲烷、二氧化碳及少量硫化氢等气体),如果不对其进行导排燃烧处理,就会成为大气污染源,还会引起填埋场火灾和爆炸事故的发生,甲烷是公认的最影响气候变化的温室气体,其制造温室效应的能力是二氧化碳的20余倍。垃圾填埋气体发电项目一年的碳减排总量相当于三个乌鲁木齐植物园吸收的二氧化碳总量。

垃圾填埋气体发电项目是乌鲁木齐市委、市政府以特许经营方式打造的民生建设精品工程和循环经济发展的亮点工程,对提高垃圾无害化和资源化处置利用水平,改善人居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

 

2 破解“垃圾围城”的治本之策

 

据相关数据显示,全国已有近三分之二的大中城市陷入垃圾的包围之中,且有四分之一的城市已没有合适场所堆放垃圾。

 

乌市同样面临“垃圾围城”的困惑。2003年,乌市日产垃圾700余吨;从2011年开始,大浦沟固体废物综合处理场日填埋量超过2000吨;目前,乌市日产垃圾已超过4000吨,平均每人每天制造垃圾0.9公斤。《乌鲁木齐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2011-2020年)》显示,到2020年,乌市人口将达到500万,生活垃圾产生量约为每天4440吨。

 

面对垃圾量日渐增长及污染问题,乌鲁木齐市委、市政府积极寻求破解“垃圾围城”的治本之策,加大资金投入,对垃圾无害化处理进行积极探索与实践。

 

2011年,乌市固体废弃物处置中心提出了建设乌市固体废物处理循环经济园区的构想,即以循环经济理论为指导,以资源和能量再利用、再循环为模式,以节能和环保为目标,依托现有基础设施,通过多种投融资渠道,引进资金和先进技术,逐步将固体废弃物处置中心打造成为乌市乃至全疆的城市固体废物处理循环经济示范园区。这一思路得到了乌鲁木齐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2012年园区建设正式启动,现已建设完成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渗滤液处理厂、填埋气体发电厂、医疗废物处置厂、餐厨废弃物处置厂、粪便无害化处理厂等10个项目,并配套建设了化验楼、宣传基地、监控平台、电力开闭所等设施,在固废处置领域实现了物质和能源的梯度循环利用。填埋气体发电厂、渗滤液处理厂、医疗废物处理厂都采用BOT方式(特许权融资方式)解决资金问题,缓解了地方政府的财政压力。

 

乌市固体废弃物处置中心总投资约20亿元,占地169公顷,承担着全市100%医疗垃圾焚烧处置、100%餐厨垃圾处理、城市垃圾资源化处理工作,在2016年6月30日之前的13年里,这里承担着全市90%以上的垃圾无害化卫生填埋任务。2015年3月16日,该中心被自治区发改委批准为自治区第四批循环经济试点单位,也是自治区第一个城市固体废物处理循环经济园。

 

记者发现,这里的垃圾不仅能发电,还能制作成植物生长的有机肥料,垃圾渗滤液经过处理后变成了无色无味的中水,用于园区绿化和垃圾运输车辆的清洗,变废为宝、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处处得到彰显;园区环境没有想象的那样尘土飞扬、垃圾遍地,园区环境清洁、基础设施齐备,园区绿化覆盖面积达到21.8万平方米,还建有凉亭,俨然一个小花园。

 

3 分类是餐厨垃圾变废为宝的关键

 

一堆油乎乎、臭烘烘的餐厨垃圾,经过自动分拣、微生物发酵、自动分筛、封装等一系列程序后,转化为饲料或肥料被回收利用。每天处置中心餐厨废弃物处理厂,近100吨餐厨垃圾在这里变废为宝。该厂于2014年7月28日运行,采用微生物好氧发酵技术生产的生物腐殖酸肥料,通过了色瑞斯国际有机产品认证,成为我国安全级别最高的有机类肥料。该项目三期全部建成后,日处理餐厨废弃物将达到500吨,每年可消纳餐厨废弃物16.5万吨,可生产生物腐殖酸肥料10万吨。

 

2011年,乌市被列入国家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试点,是自治区首个实施该项目的城市。随之而来的是餐厨垃圾资源化处理的有益尝试,破解前端收运不稳定、后端产品出路狭窄等问题。

 

餐厨废弃物处理厂负责人介绍,在城市居民垃圾中,餐厨垃圾占比较大。如何让垃圾得到更好的循环利用,做好分类显得尤为重要。

 

从2013年开始,为了推进生活垃圾分类,乌市陆续采购了48座智能分类垃圾房、24辆餐厨垃圾车等设施,在开展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的34个试点区域进行垃圾分类收运。目前,分类运输设施都已经配置到位,每个智能分类垃圾房有3个投放窗口,分别对应餐厨垃圾、其他垃圾、可回收垃圾三类垃圾桶。每个桶内的垃圾堆满以后,都会以短信通知垃圾房管理人员和对应的车辆驾驶员前来清运。同时,智能分类垃圾房还将配备垃圾分拣员,对没按要求投放的垃圾进行分拣,随后清运车辆将垃圾进行分类转运,最终形成垃圾收集、清运、无害化处理体系化。另外,各个试点还配备了宣传员、标示标牌等,引导居民进行分类收集和投放。

 

目前,乌市餐饮行业的餐厨垃圾基本上得到了有效回收,而居民的餐厨垃圾还是以填埋的方式进行处理。据业内人士介绍,垃圾精细化分类需要一个过程,如果市民能将生活垃圾做到干湿分离,对垃圾回收利用将推进一大步。(本栏图片由乌市固体废弃物处置中心提供)

 

特此声明:
1.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2. 请文章来源方确保投稿文章内容及其附属图片无版权争议问题,如发生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文章来源方自负相关法律责任。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内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