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重庆环保世纪行采访团前往永川区采访。重庆日报记者获悉,近年来,该区全力整治辖区内化工片区污染土壤,累计投入2.63亿元,转移贮存处置污染土壤及含氰废渣24.3万吨,原位修复污染土壤10.5万吨。

“这里是重庆紫光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一、二分厂原来的厂区所在地,占地面积420亩。修复前,土壤里的主要污染物有含氰废渣、废有机溶剂、废矿物油等。”重庆紫光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紫光精细化工公司总经理杜地告诉重庆日报记者。
紫光化工的前身是1958年成立的永川化工厂,主要产品为黄血盐钾等。随着城市建设发展,紫光化工所在地块已属于城市核心区,其原址场地规划为商住用地。为保障人居环境安全,进入土地再开发利用前,永川区委、区政府要求紫光化工对原址场地进行环境风险评估和治理修复。
随后,紫光化工委托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对原址场地进行了环境风险评估。环境风险定量评估报告显示,厂区内遗留含氰废渣3万余立方米,土壤受总氰化合物、多环芳烃类有机物污染。
在完成环境风险定量评估后,紫光化工又委托北京的一家环境修复公司进行环境风险定量评估,并进行了原址场地治理修复技术方案和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经专家审查通过后,原址场地开展了治理修复工作。截至目前,该场地已转运处置含氰废渣38434.70立方米、污染土壤59749.14立方米、污染底泥6622.66立方米,完成了对原厂址污染土壤的修复工作。
今年4月,永川区环保局对治理修复工作组织了验收审查,认为依据该场地治理修复工程各项报告和相关资料,修复工程符合相关技术要求,实施过程规范,环境管理措施有效,该场地场内修复工程达到了预期修复目标,场地内土壤环境质量满足规划用地要求。
据了解,永川化工片区共有3家企业,总占地面积约670亩,场地内土壤主要受到氰化物、多环芳烃类物质的污染。3家企业关停后,为确保环境安全,该区开展了对污染土壤的整治工作,基本消除了潜在的环境风险。
来源:重庆日报 作者:陈维灯
特此声明:
1.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2. 请文章来源方确保投稿文章内容及其附属图片无版权争议问题,如发生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文章来源方自负相关法律责任。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内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