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环联网  邮箱
智能模糊搜索

智能模糊搜索

仅搜索标题

上海最大的区域性棕地治理项目必须闯过土壤修复这一关

分类:行业热点 > 土壤修复    发布时间:2017年11月15日 13:58    作者:来源:上观新闻     文章来源:北极星固废网

老工业区要转型升级,要闯过哪些关?理念、规划、资金、腾地、招商……令很多人没想到的是,中间还横亘着艰难的一关“土壤修复”。

昨天市政协开展“加强土壤污染预防和修复”年末视察,政协委员们赴普陀区桃浦地区,了解本市土壤污染防治情况。

棕地对工业区转型是一项挑战,许多企业在选址时对土壤情况提出了严格要求。”市政协委员长期关注土壤修复问题,曾建议普查土地污染情况。

“棕地(Brownfield)”,是国际环境科学界对城市中高污染、高能耗企业搬迁后遗留下来地块的统称。这个词很形象———这片土地有利用价值,但又存在风险,所以不“白”不“黑”,需要调理。

普陀区桃浦地区就是这样一块“棕地”,这里曾是上海首批化工工业区之一。1954年,英雄金笔厂、上海橡胶厂、上海中药制药一厂、上海油墨厂、上海香料总厂等享誉全国的工业企业在此诞生。工业建设成就经济发展,但也付出了沉重的环境代价。

如今,老工业区要实现转型,还须符合政府规章的要求。去年6月,市环保局和市规划国土资源局联合印发《上海市经营性用地和工业用地全生命周期管理土壤环境保护管理办法》,在全市率先将土壤环境保护要求纳入土地全生命周期各环节。该办法明确,按照“谁污染、谁治理,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土地储备、出让、收回、续期前,土地使用权人应组织完成土壤环境调查评估,并向环保部门备案。经认定存在污染并需要治理修复的,应承担土壤环境修复的责任和费用,治理修复达到环保要求。

作为上海最大的区域性棕地治理项目,桃浦必须闯过土壤修复这一关。据介绍,在桃浦这个土壤污染治理“样本”中,普陀区政府先通过第三方专业调查,确定了“污染地图”,在详细调查基础上,科学制定处置方案。随后,广发“英雄帖”,拿出土壤污染治理项目向社会公开招标,并建立起实时监测和可追溯体系。

今年年内桃浦智创城将完成核心区4000亩土地收储,明年上半年4400亩土地收储全部完成。生态、土壤和地下水的修复同步开展。今年预计可完成土壤治理量的83%、地下水治理量的71%。若交地顺利,力争在2018年底完成所有地块污染治理工作。

针对土壤修复过程,王红顺委员认为,土壤治理的方案设计和施工要分开。“这就跟医药分开是一样道理,设计方是按照调查来制定治理方案,要防治因自身利益而出现小病大治。”此外,土壤修复要设监理职务,并且对监理要建立终身信用档案。

陈琪委员建议,协调各部门建污染源数据库,并推动土壤污染防治地方立法。


来源:上观新闻 

特此声明:
1.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2. 请文章来源方确保投稿文章内容及其附属图片无版权争议问题,如发生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文章来源方自负相关法律责任。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内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