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环联网  邮箱
智能模糊搜索

智能模糊搜索

仅搜索标题

用这种方法处理完底泥 黑臭水体问题有望解决

分类:行业热点 > 污水处理    发布时间:2017年11月24日 11:11    作者:来源:恒通环境     文章来源:北极星固废网

我们知道,黑臭水体底泥大致有三种类型,一种是受到工业污染的底泥,重金属超标;第二种是被养殖区包括生活废水污染的底泥,有机质含量高;第三类是普通底泥,大多是水土流失形成堆积导致的底泥。目前,对普通底泥采取的常规处置方法是清淤,并采用填埋、堆积或建材化利用等进行异地处置。

今天,《亚洲环保》请到的对话嘉宾是北京恒通国盛环境管理有限公司(简称:恒通环境)的顾问总工叶博士。他介绍了恒通环境在黑臭水体底泥原位修复领域的实践与探索。

叶博士认为,黑臭水体污染问题的根源不仅在水,也在于泥。借鉴市政污泥处理工艺,恒通环境采用了原位处理、仿生改造的技术手段,解决底泥问题的同时,对黑臭水体的治理也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叶博士是如何解决黑臭水体底泥出路问题的。

底泥稳定性至关重要

通常,在黑臭水体的治理过程中,清淤被认为可以解决内源污染的问题。但当本来稳定的底泥被物理破坏后,污染实际上是加剧的。

“解决底泥稳定性的问题,对于黑臭河的治理至关重要。”叶博士表示,对于这一内源污染的控制,应当给予充分地重视,考虑不足,可能出现景观设计包括工程结束以后水体依然浑浊、恶臭的情况。

团粒结构改造有哪些优势?

恒通环境基于对底泥特性的研究,采用了仿生的基本方法,对河湖底泥进行团粒结构的改造。

叶博士介绍,这种改造可产生多重改造效应。一方面,污泥颗粒经过物理、化学手段的综合作用后,局部密度提高,增大了其内部的扩充孔隙率,使得透气性增强,创造了有利于植物和微生物生长的条件;另一方面,团粒化的结构通过鳌和、吸附、固化、包裹等一系列作用来固锁重金属及其他有害物质,经过多年的实践验证,在对河湖底泥进行团粒化改造以后,颗粒结构稳定,同时抑制了污染物的再次释放,使得水体水质保持清澈,其指标也在可控范围之内。对底泥进行团粒化、无害化的处理,其应用有望延伸至市政污泥和盐碱地改良等多个领域。

底泥改造后的资源化利用

底泥改造后具有良好的透水性。其衍生应用包括“海绵化”的改造,适用于海绵城市建设。例如,解决暴雨来临时水体无法快速渗透的问题。如果是铺成石子或者陶粒,植物生长没有载体,但团粒土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第二个应用方向是盐碱地改良。在某盐碱地的改良试验中,有效解决了盐碱问题。

第三个应用方向是边坡固化。边坡固化,可以消化大量的河湖底泥。目前恒通环境已有成熟的工程实践。


来源:恒通环境 

特此声明:
1.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2. 请文章来源方确保投稿文章内容及其附属图片无版权争议问题,如发生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文章来源方自负相关法律责任。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内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