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环境集团秉承“让城市生活更美好”的使命,遵循“持续创新、专业服务、责任守信、和谐共赢”的企业文化,致力于在中国快速增长的城市固体废弃物和城市污水处理处置领域,为城市管理者提供高效率、高标准、高技术的一站式服务和一揽子解决方案。
来源:中国环联
上海环境集团作为我国最早进入固废处理领域的国内一流的城市环境综合服务商,公司将持续创新作为企业发展战略核心,并深入拓展企业。在2017年12月8日的中国环联首届战略性新兴环保产业高峰论坛上,上海环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市场总监/上海市环境工程设计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长邱江与大家分享了持续创新的上海环境思路。
上海环境集团是我国最早进入固废处理领域的国内一流的城市环境综合服务商,于2017年3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以生活垃圾和市政污水为核心主业,同时聚焦危废医废、土壤修复、市政污泥、餐厨垃圾和建筑垃圾等新兴业务领域。业务涵盖规划、设计、咨询、研发、监测、监管、投资、建设、运营、工程总承包等全产业链。
上海环境集团拥有亚洲最大的固废综合利用基地——老港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中心。目前,老港固废中心正在建设再生能源利用中心二期工程,其设计日处理生活垃圾6000吨,发电机装机容量150MW,年生活垃圾处理量200万吨,将于2019年投入运行。随着二期工程的建成,日处理量9000t/d的老港再生能源利用中心将成为亚洲最大的垃圾焚烧项目。
截止至6月30日,上海环境集团在全国各地运营生活垃圾焚烧项目11个,共计入厂垃圾282.37万吨,同比增长17.78%,垃圾焚烧上网电量83,675.62万度,同比增长23.2%。运营的生活垃圾填埋项目5个,共计填埋垃圾155.73万吨,老港沼气发电项目上网电量3,785.37万度,基本与去年同期持平。生活垃圾焚烧发电业务主要分布在上海、成都、青岛、威海、漳州、南京、洛阳、太原等地。

邱江现场发言
以下内容根据现场发言整理,未经发言人审核
行业发展态势
1. 环保问题频出、核心技术薄弱是阻碍行业产业进步的瓶颈
2017年10月23日,环境保护部党组书记、部长李干杰介绍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建设美丽中国有关情况时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谋划开展了一系列根本性、长远性、开创性工作,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实现了五个“前所未有”。
2016.1.4至2017.5.28三批中央环保督察工作中暴露了环卫领域存在问题:生活垃圾处理设施不足/违规处置/随意倾倒严重、简易垃圾填埋场存在、渗滤液偷排或超标排放严重、建筑垃圾管理不善、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滞后和臭气扰民等。

2. 科技创新是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国家“十三五”发展理念提出:
1.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2.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
3.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
4.开放 :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
5.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可以说,科技创新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条件、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动力、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垃圾处理领域的五大核心技术
上海环境
创新发展的三大模式
1. 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焚烧
2009年,上海环境集团启动垃圾焚烧相关业务,业务类型以咨询为主;
2012年,上海环境集团以郊区焚烧业务为发展契机,引进荏原dance炉500t/dHPCC焚烧炉技术,进行学习消化吸收;
2015年,上海环境集团实现了焚烧线设计及装备国产化——洛阳焚烧厂3条线设计、新建成都宝林焚烧厂
2017年,上海环境集团视线产业再创新,拥有自主研发的750t/d技术。
产业化成效:上海环境创新产业技术成果主要应用于奉贤焚烧厂和老港再生能源利用中心;上海环境培育了一支集研发、技术转化为一体的焚烧专业技术团队,具备焚烧线成套供货服务和炉排片国产化制造能力;上海环境的业务领域得到拓展承接焚烧EPC六项,累计产值超过十亿元!

上海环境垃圾焚烧产业化主要成果
2. 集成应用创新——渗滤液
2003年,上海环境集团以设计咨询业务开展各级科研项目,完成渗滤液处理技术几类;
2011年,上海环境集团将多年累积的工程经验及集成技术创新应用于老港3200t/d渗滤液处理工程,完成渗滤液处理技术集成创新,具备渗滤液处理EPC能力,老港3200t/d的渗滤液处理工程也是我国目前为止最大的渗滤液处理项目;
2013年,上海环境集团完成渗滤液专项运营能力培育,开展生产性降本增效技术研发;
2017年,上海环境集团实现渗滤液工程技术的市场化运作,先后中标深圳曹安、老港渗滤液应急工程等业务。
目前,上海环境集团技术成果主要应用于老港渗滤液处理厂,该厂已稳定达标运行超过5年;且先后承接渗滤液EPC项目12项,承接渗滤液专营项目5项。

上海环境渗滤液项目成果
3. 自主研发创新——飞灰
2008年,上海环境多个实验室开始进行飞灰特性跟踪研究。共进行3个系列51种配比的药剂对比实验;
2010年,上海环境集团正式将自主研发的飞灰稳定化药剂分别在成都、威海、青岛等焚烧厂进行连续生产性试验;
2013年,上海环境集团正式将飞灰稳定化系统应用于工程实践,于老港固废基地开启飞灰稳定化系统调试,经过三次技术改造,优化升级飞灰稳定化系统;
2017年,老港飞灰系统运行稳定,年处理量可达64t/d。
目前,上海老港再生能源利用中心飞灰稳定化处理系统累积处理飞灰4.52万吨,上海环境集团自主知识产权药剂化体系基本建立,已承接青岛、威海焚烧厂药剂供货,供货量近500吨,自2016年起,上海环境还提供飞灰系统调试技术输出服务。
持续创新的
上海环境思路
1. 依托企业技术研究中心,构建集团“小中心、大平台”体系
依托上海市科委,相继成立上海生活垃圾处理和资源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上海污染场地修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组建参建上海市生活垃圾生物质能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和上海污染场地修复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小中心、大平台”体系
2. 建立以“工程应用+市场动态”为导向的技术研发需求机制
上海环境集团以工程需求、市场需求为导向,将“建设和运营环境工程实用技术、主营业务发展核心技术、行业共性关键技术”三方面技术作为研发重点,重点加速开发有核心竞争力的新产品、新工艺,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倡导“科技创造市场”,以核心技术开发新产品、扩大市场容量。
3. 健全 “研发-生产-销售”和“研究-设计-工程-产业化”为主渠道的成果转化机制

产学研一体化,以市场实现程度作为检验技术创新成果与否的唯一标准
4. 建立“内部监测反馈-实证基地验证-内部工程应用”的科技示范体系
上海环境集团自1983年以来,一直承担上海市生活垃圾理化特性调查业务,掌握第一手原始数据;拥有一专业的环境监测团队,配备先进的分析测试仪器设备,检测项目包括固体废弃物、水、气和土壤等四大类97项能力。
上海环境集团还以上海老港固废综合利用基地作为实证平台,围绕填埋场封场生态修复、渗滤液处理、污泥共处置、生活垃圾热处理、污染土壤修复、多元能源利用等,开展了多项实证研究项目,为相关技术的完善提供了支持。
在工程示范方面,上海环境集团目前运营渗滤液、飞灰、生活垃圾的焚烧、卫生填埋场以及中转站等二十多个项目,形成技术在内部示范后再推广的模式,为内部技术的孵化和推广应用提供了基础平台。
上海环境集团在创新成果转化方面成绩亮眼,获市级以上各类科技、咨询类奖项120项。且拥有多项核心技术,获授权国家专利32项。

上海环境集团工程实例图
总结
上海环境集团以上市公司平台为依托,聚焦生活垃圾处理、市政污水处理两大主业,拓展市政污泥、危废医废、湿垃圾和建筑垃圾、土壤修复等四项新兴业务,培育包括农村污水处理、流域治理、环卫一体化等三项环保新蓝海,提升专业服务、市场拓展、资本运作和金融服务、公司市场化管理这四大能力,固化和提升现有专业优势,聚焦有价值全产业链打造,形成上海环境“集团化、市场化、专业化”的企业优势,打造最具社会责任感的国内一流的城市环境综合服务商。
来源: 中国环联 固废观察
特此声明:
1.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2. 请文章来源方确保投稿文章内容及其附属图片无版权争议问题,如发生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文章来源方自负相关法律责任。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内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益。